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杜邦:下注光伏产业是下挫主因

   2013-01-06 北青网
50
核心提示:中国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蕴含巨大成长机会的成长市场日前,2012(第十二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评选出2012年度具价值管理

中国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蕴含巨大成长机会的成长市场———

“日前,“2012(第十二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评选出“2012年度具价值管理榜样”。包括中国交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在内的14家企业入选。2012年,在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相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使中国企业家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他们的企业如何面临挑战、抓住机遇、激发自身的创新动力?

榜样·故事

苏孝世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常年在两岸三地工作,让他更是从中国市场巨大的变化中窥见这些需求中巨大的商机。学工商管理的他并没有太多技术专业背景,在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专业公司里,这样的背景似乎并没有太多优势。但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最终成为杜邦全球副总裁,负责杜邦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事务的管理工作。在长达32年的杜邦职业生涯里,苏孝世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入职杜邦台湾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客户服务代表。

伴随中国经济放缓,杜邦去年第三季度业绩下滑,面对中国业务多年来高速增长出现的下滑状态,苏孝世表示,第四季度杜邦中国的销售业绩已出现回暖,“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长期仍然看好中国市场。”

去年三季度遭遇利润下挫

过去多年,杜邦中国的销售业绩在杜邦全球业务中一直是令人艳羡的对象。2006-2010年,杜邦中国销售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011年,杜邦中国的销售额更是飙升至32亿美元。

但这样的风光在全球经济疲软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遭遇“滑铁卢”。去年10月23日,杜邦公布的财报显示,杜邦三季度总收入为73.9亿美元,同比减少9.2%。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挫至10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52亿美元完全是天壤之别。

财报同时显示,三季度总收入下降源于电子与通信、高性能化学等业务部门销售的下降,其中尤以亚太地区最为明显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下降15%。

杜邦随后宣布启动重组计划,未来12-18个月内在全球裁员1500人左右,并下调了去年的每股盈利预期。不过对此重组调整计划,苏孝世表示,全球裁员对整个中国市场的影响不大。相反,杜邦中国目前是缺人状态。

下注光伏产业是下挫主因

杜邦在华销售大幅下挫的另一大因素是中国光伏产业跌至低谷。这也是苏孝世在中国市场最令人看不懂的一招,即在逆势中下注光伏产业。在BP等一些大的能源巨头纷纷选择推出太阳能产业时,杜邦却选择逆势拓展光伏产品。为中国光伏电池板提供高端应用材料产品的杜邦先是与提供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的英利绿色能源合作,签署了价值1亿美元的光伏材料战略协议。然后又与尚德电力签下合约。不久,连连与天合光能和中电电气签订长期合同,将光伏领域的材料和创新协作依次延伸。

最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与尚德的牵手。当时的尚德已深陷“资金链”断裂传言泥沼,且中国光伏企业不景气的状况已到了噤若寒蝉的地步。但2012年2月7日,杜邦依然与尚德电力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意在协助增加光伏材料与技术的供应,同时双方也在寻求合作营销的机会。

看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

作为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高端应用材料的杜邦并不认可会受到光伏产业寒冬的直接冲击。“总体来讲,光伏产业呈现向上发展的态势,困难是暂时的。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大幅下降。以前是企业必须要获得政府的大额补贴才能赚到钱,现在虽然还是需要获得一点补贴才能维持,但已经很少了,有了很大的成长性。从长远看,光伏产业仍然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潮流,全世界都在发展非化石能源,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是不可限量的。”苏孝世说。

苏孝世对光伏产业的自信当然有他的理由,目前全世界生产的70%的光伏电池都用到了杜邦生产的材料,杜邦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材料生产企业。2011年,杜邦在光伏市场的销售额是14亿美元,2014年,杜邦的光伏销售目标计划是20亿美元。

榜样·对话

中国不再是新生市场

记者:我注意到,杜邦针对中国市场很早就开始整合计划?

苏孝世:大约是在五年前,杜邦制订了一个有关杜邦中国发展的整合计划。当时不仅要构建强大的公司整体实力,也在人员发展、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市场开发、研发创新等方面建立协作流程,推进业务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社会的需要。我们在国内的光伏太阳能业务在2007年-2010年间的增长超过100%。在市场条件最困难的阶段,对于一些策略性投资,比如深圳的薄膜光伏太阳能生产设施和山东东营的钛白粉生产项目,我们没有任何动摇。因为它们事关我们在中国的长远发展,事关我们对这一市场的承诺。

记者:未来中国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您曾说过这些挑战为杜邦带来了机遇?

苏孝世:对,中国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蕴含巨大成长机会的成长市场。比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升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于杜邦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未来的农业、食品、清洁能源、汽车、3C和公共交通等产业的增长为杜邦带来对粮食、能源和科技产品的持续机遇。未来10年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杜邦中国的工作中心将主要集中在推广农业技巧,提供农业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提供生物科技和能源解决方案,应对多元化能源的需求;推动适合社会成长所需要的民生、能源、电子、通信等方面的原料和技术;提供高附加值、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所需的技术和科技。

榜样·侧记

为10年后杜邦中国市场做准备

苏孝世是个“老杜邦”,自1980年加入杜邦台湾后,32年来一直在杜邦位于台北、香港、美国、上海等各地的不同部门,一步步从基层员工走向管理部门,继而成为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杜邦大中国区总裁。不过相比一家有210年历史的招牌老店,苏孝世笑言自己的工龄还算很“年轻”。

接掌中国区帅印后,苏孝世很快对中国市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他认为中国有四大发展趋势,即一是对食品供应和粮食安全的持续需求;二是重视提高产业和整个社会的环境表现;三是“和谐社会”建设,让更多地区和民众享受发展的福祉;四是应对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满足对劳动力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四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几年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向,也为杜邦中国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机遇。”

苏孝世随后为未来10年杜邦中国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第一,推广和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满足中国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需要;第二,发展先进的生物科学、环境技术和能源解决方案,回应市场对环境保护和多元化能源结构的需要;第三,推进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民生、能源、电子、通讯等方面的材料和技术;第四,提供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所需的先进技术和高性能材料,以及提升生产设施和人员安全水平的防护科学技能产品。

榜样·简介

出生于台湾中原大学的苏孝世于1978年毕业于台湾中原大学,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980年,苏孝世加入杜邦台湾,担任客户服务代表,一年后,成为聚合物业务销售及市场拓展代表。1986年,他被派往香港,出任杜邦高性能薄膜业务亚太区销售负责人。1988年,苏孝世返回台湾,在杜邦电子部门出任若干生产领域的领导职务。1997年末,他调任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任Kevlar全球产品经理一职。2001年,苏孝世回到亚洲,先后居住在香港和上海,任氟产品部亚太区业务总监。2010年9月1日,苏先生就任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负责领导杜邦公司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业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