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价格数量承诺:中欧谈判失败的见证者

   2013-08-02 生意社
53
核心提示:双反谈判结果尚未公开,有关谈判结果的各种消息已经扑面而至:有关于双方谈判人员如何煞费口舌、推心置腹的颂扬,有关于协议达成

“双反”谈判结果尚未公开,有关谈判结果的各种消息已经扑面而至:有关于双方谈判人员如何煞费口舌、推心置腹的颂扬,有关于协议达成后中国光伏企业将保住6成甚至是9成市场份额的推断,有关于0.55、0.57或0.58的最终价格预测,还有关于7G限量指标的下达后国内企业“内斗”的分析……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光伏价格、数量承诺是中欧谈判失败的见证者,不应该成为任何人士击掌庆贺的资本,从谈判开始的那一刻起,中国光伏业就注定会成为这场游戏的输家。第一,反倾销指责根本就不成立。国内光伏组件较欧盟企业自产产品价格较低是自然现象:一方面,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等前期投入本就较少,这是我国制造业一贯具备的“核心优势”,是产业分工的典型案例,而并非国内企业刻意地、大幅地压低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企业经历过大规模扩张后,集聚效应已经凸现出来,大规模生产的最直接影响便是降低成本投入,提升产品的价格优势。无论中国光伏业处于“中国制造”的哪个阶段,成本降低都是必然结果,且与倾销无关。第二,反补贴指责根本站不住脚。作为新兴行业,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游多晶硅生产、中游组件加工、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各环节都普遍存在补贴现象,这并非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政府、某个企业的个别案例,而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常态。欧盟各国补贴现象早已泛滥成灾,而拿中国政府补贴说事,这岂不是“以百步笑百步”?

欧盟对光伏产品的“双反”本已站不住脚,但国内却从未采取正面、直接、有效的反制措施,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逃避,最佳反击时机已经丧失殆尽。第一,针对欧盟、美国、韩国的多晶硅调查迟迟不敢公布,近期颁布税率也只针对美韩而刻意避开欧盟。而欧盟对华多晶硅与中国对欧光伏组件的出口如出一辙,政府层面完全可以拿多晶硅敲打欧盟,却总有投鼠忌器之虑。

直接、正面的反制措施被束之高阁,非但没能换来欧盟的同情和理解,初裁结果在多半成员国反对的情况下仍按时公布并生效。第二,汽车、葡萄酒、农产品、奢侈品等都是中国手里握有的“利器”,可以对欧盟方面采取严重打击,但都没有被相关部门拿来作为重点武器使用。

“以和为贵”态度非常明确,殊不知欧盟方面即便作出些许让步,国内光伏企业仍会陷入营收困境。如果将此定义为中欧双方的贸易战,中国避而不战的做法已经注定了国内企业将输在起跑线上。

不管最终价格是多少、数量是多少、税率是多少,此次光伏争端都是以中方完败收场:国内主要光伏巨头已经纷纷从欧盟市场败退,而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尚不足以承担如此多的过剩产能,加之财务问题日益严重、银行系统适时收缩信贷,光伏企业能否顺利“过夏”已然尚未可知。本就不该存在的问题,以何种名目打压给国内光伏企业都是不公正的!我们向往没有贸易壁垒的公平竞争,也不主张任何形式的争端,但若贸易战争无法避免,因何我们会畏惧光伏战?因何我们会让光伏企业“哑巴吃黄连”?

2012年就有传言有关部门要上调“十二五”光伏装机容量,当时只在业内喧哗一时而并未被颁布出来,近日相关文件则落实下来。光伏“国六条”也好,“国八条”也罢,与其说是有关部门真正的将整个行业发展做出明晰规划,还不如说是简单的指明行业当前存在的困境,是调前消化谈判不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对行业真实生态早已了如指掌,而他们翘首以盼的是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福音的好政策。

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兴建大规模的光伏基地才能释放过剩产能、消化积压库存。政策的制定是关键,但当前并不缺乏政策,缺乏的是政策的落实!政府不应该从这个被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新兴产业中果断退出!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才是重中之重!然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浮出水面、银行系统资金匮乏、电网公司尾大不掉,补贴、并网政策何时又能落实呢?而补贴、并网政策若不能很好落实,再谈光伏行业辉煌远景又有何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