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光伏组件市场一片萧条,制造商们亏损不止。但光伏电站市场逐渐兴起,让企业家们重新看到了希望。而政策的明朗化,无疑又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项措施,被看成是光伏产业的救市之举。
而早在去年10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从去年11月1日起,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即可享受全程免费的并网服务,并可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由此,光伏发电最大的瓶颈被打破。
密集的政策扶持以及电网前所未有的高调表态,掀起了一股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潮,连一向低调而谨慎的“光伏教父”杨怀进也直言:做电站是当下行业唯一的出路。组件制造商们纷纷向下游挺进,暂时缓解了部分库存的压力。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建光伏电站和生产光伏组件完全是两码事。电站建设需要逆变器、电缆、边框等大量配套设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并且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的回款速度较制造业更慢,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前期理性而准确的预估,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原本高度依赖现金流的制造业,一旦投资下游光伏电站而固化了现金流,就已经不是是否有风险,而是风险是否可控的问题了。同时,如果整个行业都盲目转投光伏电站,那么未来的道路也不一定平坦,甚至又会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而对于已经进入和下定决心准备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企业,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决定企业最终能否真正实现收益。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式:一种是BOT,一种是EPC。BOT是集建设和经营于一身,在合同规定的一定年限后,再转让出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受投资商青睐。而EPC则是集设计、采购和施工于一体,更多的是为其他人打工,对资金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
是选择作为组件产品供应商的传统方式,还是EPC或者BOT,甚至更长期地作为投资方运营电站?光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投身光伏电站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