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积极谋求逆势突围的陕西光伏产业
国内光伏业产能严重过剩,面对这个冬天,很多光伏企业暂时以贴牌生产来维持生存,但业内人士认为,贴牌生产难以持续,发展模式或需调整。
陕西光伏发展模式需调整
资料显示,过去5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急剧扩张。目前,我国多晶硅产能占据全球约60%,硅片产能约占70%,多晶硅电池产量占比近70%,组件产能约占到70%。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现在光伏产能过热的问题,说到底是我国国内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布局,对产业政策缺乏考虑,企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对中国集体说‘不’的时候,大部分还是依靠出口的中国企业,可以说毫无还击之力。”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1/3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企业倒闭。以多晶硅为例,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80%中国企业已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投资,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
陕西省是国家层面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省份和国际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参与方之一。近年来,陕西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产业为陕西的支柱性产业。
而陕西光伏企业在这轮调整中也受到了影响。目前陕西有骨干企业十多家,配套企业有上百家,现在全行业处于微利或轻微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产业调整之期,陕西省正在想办法来用更有力的支持为光伏企业提供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而目前,陕西光伏企业多为台湾提供贴牌产品。
虽然是贴牌,但资金有保证,同时产能就释放了,企业也从中获得了利润,而不至于停业或倒闭,但是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要差一些。目前,陕西省对光伏产业仍加紧建设,在2014年陕西形成低成本投入,高设备起点,价格相对较低,具有竞争力的规模产业。
在此次调整中要避免成为受害者,同时要成为受益者,因为在陕西这是一个几百亿的产业,刚起步不能就此停滞。
光伏产业调整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对一个新的产业来说,在全球市场都是一种政策性扶持,这也说明了技术和市场不成熟,不完善,热的时候企业一窝蜂上,这也导致了产能过剩。但对光伏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
有专家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预测明年会好转,估计时间点会出现在二季度或者三季度。
据分析,2011年应该是陕西光伏企业最困难的一年。因为2010年企业刚好形成了一定规模,就遇到了调整,当时价格一周一跌,价格跌得太快,而企业决策体系跟不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企业都开始了随行就市。而从2012年的情况来,贴牌生产是难以持续的。2013年对企业来说,也应该是困难重重,因为企业没有积累,价格又长期低位不前,资金链将更加收紧。
国家新政显现利好前景
企业自身努力探索脱困之路的同时,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正在密集出台。在将“十二五”规划中的光伏总装机量提高至20GW后不久,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未来国内的光伏发电的重点将从并网式发电向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发电模式转移。专家表示,这对光伏企业是个利好。陕西业内人士同样表示,这对目前陷于困境的光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国家能源局此前对于国内光伏发电的规划一直以建设大型地面电站为主,但在最新公布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到2015年分布式发电与大型电站装机规模均为10GW。此次《通知》的发布,则是对这一政策转向的进一步明确。由于国内现有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电网未覆盖到位,导致发出的电难以外输。光伏电网间歇性、随机性的电源更增加了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尤其是调度机构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分布式发电可以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分布式发电可以利用用电大户的屋顶建设电站,建设方和用电方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直接进行合作。能源局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可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县和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建设,抓紧研究编制示范区实施方案。首批示范区在若干城市相对集中安排。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万千瓦。
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去年已在西安经开区利用4栋厂房屋顶建设了总装机1.2兆瓦、设计年生产清洁电力约12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预计可节约标煤约408吨,减排二氧化碳1101吨。
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富余电量以上网的方式运行,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约82万元,并从上网电价销售中可获得8.6万元运营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的并网运行,对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运行、管理经验,推广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目前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有限,作为常规用电还是不足,推广需要看具体的场合,但随着技术发展,应该说前景是好的。
光伏企业应靠核心技术闯关
尽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发电站以及分布式发电都被看做光伏产业发展的利好,但对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来说,依旧问题重重。
专家认为,政策的贯彻还涉及很多方面的配合,还有许多事情和细节要做,现阶段我国尚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太阳能资源富足区及消费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二者之间缺乏良好系统的协调。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电力需求较少,分布式发电的商业化运作短期内难以开展。
另外,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电网、变电站等光伏产业重要设施贫乏,西部地区电力无法及时输送、中东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难以实时并网,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运营效果不甚良好,企业赢利能力低下。
我省光伏产业解困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其一是建立持续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支撑;其二是加强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培育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光伏发电企业要想重振雄风,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绝不能只是跟随,更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否则没有出路。
发展下一代以薄膜技术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可能才是光伏发电企业提升技术实力的关键。因为在这一领域我们和国外起点差不多,并没有多大技术上的差距。
据了解,相比已经成熟的晶体硅技术,下一代薄膜电池技术从能耗和污染上都优于晶硅,被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开始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