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光伏产业一直徘徊在行业“低谷”,投资、生存、市场等多种环境未见任何好转迹象。助力光伏产业走出困局需要来自各方的声音,本期特约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对2012年的光伏产业的深入分析以及对2013年行业发展的预判,期待与读者分享。
产业回归理性发展
2012年,尽管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但光伏产业发展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产业规模与投资都在不断增长。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
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6-7万吨,同比下降10%以上,约占据全球总产量的27%,但多晶硅仍需进口,全年进口量达8万吨以上,同比增长23%。在太阳能组件产量达到23GW,同比增长10%,占全球总产量的60%,出口量约与2011年持平,但出口额约130亿美元,同比下降42%。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中,我国分别占据4席以上。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
在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产品成本也保持着持续下降。我国光伏行业在核心技术环节不断获得突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也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已掌握全套晶硅电池关键工艺技术,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已分别达到17.5%和16.5%。主要光伏企业的高效电池效率已均达到19%以上,量产效率也超过18%,准单晶技术风生水起,量产效率17%以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电池组件企业成本不断下降,至2012年底,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将降至0.6美元/瓦。多晶硅生产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部分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达到近19美元/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之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环节,光伏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国产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在国产光伏设备中的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层压机等设备已大规模量产,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多线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配套辅料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银铝浆、EVA和背板等已实现小规模生产,切割液和切割线已实现规模化生产,金刚石切割线国产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光伏产品标准及认证、检测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光伏研发机构和公共测试平台逐步启动,人才培养、信息统计和咨询服务体系也不断得到改善。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光伏产业链完整度不断提高,原材料、生产设备、产品市场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多晶硅(尤其是电子级多晶硅100%靠进口)、银浆、背板等原材料市场;高档光伏设备和零部件,如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多线切割机等设备制造领域;产品市场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情况都有所改变。[page]
产业整合今年见底
2013年,多晶硅行业将保持在低位的运行,产业整合也有望见底。在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4万吨,与2011年基本相持平,我国多晶硅产量约6.5万吨,同比略为下滑。受供需关系及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停产。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 2013年多晶硅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2013年中,我国将对从美、韩、欧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做出“双反”初裁,预计将对我国多晶硅企业带来一定利好。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见图1)
2013年,电池组件环节产量增速放缓,产业整合仍将持续。2012年全球电池组件产量约36GW,与2011年相持平,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近23GW,同比略有增长。美国2012年已终裁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率,欧盟也将于2013年6月对我国光伏出口产品做出“双反”初裁,预计占全球半壁江山的欧美光伏市场将受到贸易壁垒影响。为应对当前光伏危机,工信部、能源局、国网等多部门正联动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会大幅增长,极大拉动我国电池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出口受阻所带来的影响。2013年,全球组件产量预计为36-40GW,基本与2012年持平。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28GW之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2013年仍将承受供需阶段性失衡压力。(见图2)
全球传统装机市场下滑,国内市场大幅增长。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将达32GW,同比增长近10%,我国新增装机量达4.5GW,同比增长67%。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传统装机大国普遍在下调补贴费率,市场发展重心逐渐向新兴光伏国家倾斜,中美日光伏市场正在加快崛起。2012年,我国发布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将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定为20GW,并提出如果分布式发电推广较为顺利,装机目标量可达40GW以上。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其中欧美市场约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乐观情况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见图3)[page]
产业问题短期消解难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无序,产能扩张过快,供需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新能源产业受到集中关注、产业进入门槛低、国外短期补贴形成高利诱惑等因素,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远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达到40GW以上,2012-2014年全球市场需求也在40GW左右,仅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可满足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企业数量超过千家,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偏小,且集中于中下游加工制造环节,且产品同质化较高,拼价格的状况仍将持续,恐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光伏行业对外市场过高的依存度以及国内应用政策体系实际情况仍然严重。国内光伏市场尚未有效启动,近80%的光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光伏发电存在并网难问题,土地使用、补贴来源发放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光伏发电“分散开发、就近利用”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多样化的光伏产品及应用市场尚未形成。
国内光伏技术基础及创新不足,后续发展也面临挑战。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堆积木式扩大产业规模来降低成本、赚取加工制造费用,而关键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关键设备、电子材料如全自动丝网印刷机、银浆材料等仍然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基础理论和核心工艺研发滞后,对新型叠层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储备不足,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被空心化危险。美国和欧盟先后发起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我国近80%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一方面,贸易壁垒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如短时间无法通过其他市场的开拓弥补欧美市场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将面临大批消亡的危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将使我国光伏产业被迫加速转移,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并更好地靠近终端市场,最终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所以亟需我们关注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应收账款周期的拉长。当前光伏困境的根源在于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性较强,从而引起恶性低价竞争,企业仍将承受价格下降压力。加上我国光伏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在美上市的十家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近80%,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吃紧。为了保现金流,上下游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
其次,国际之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政策实施需规范。国际贸易纠纷有欧美有意打压我新兴产业的意图,但国内部分地方政府扶持产业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产业出现危机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但产业政策操作不规范又极易被国外有心人士利用,开始在贸易壁垒中做文章。市场出现失灵,急需政府出台相关措施进行矫正,但政策如何定位、从何切入、中央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应如何协调,这些都值得探讨。
最后,也要谨防地方保护主义抬头与本地化条款蠢蠢欲出的现象。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对该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正在加大扶持力度,力助产业走出困境。在国家大力启动国内市场之际,将极有可能引燃地方政府的本地造热情,因为光伏电站建设首先要经过地方审批,然后才向国家能源局申报。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在电站审批等方面可能会优先本地企业,甚至会对电站建设方提出产品“本地化”要求,不利于产业的规范。[page]
产业发展需统一认识
时值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的发展阶段,各方应充分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从国家层面应加强组织管理,做好顶层设计。市场启动应与产业规范相结合,与节能减排、扩大内需、环境改善相结合,严防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保护主义。明确各有关部委的产业管理分工,建立多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从各个层面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其次,规范产业、设置行业门槛成发展主要路径。通过提高光伏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认证水平等手段,加快实施一些强制性标准,卡掉部分落后产能,可考虑树立一批光伏优质产品,通过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应用市场和出口中优先安排推广。
另外,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到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欧美国家或制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建厂或并购也至关重要。实施全球产业布局,让产品充分靠近终端市场和规避国际贸易壁垒。鼓励大型国有资本进入光伏企业,依靠国有资本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以达到规范市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光伏发展也抓住核心竞争力,鼓励各界的自主创新行动,对光伏企业的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对产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集中、滚动支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光伏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鼓励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如量子点电池、有机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创新和摸索新的产业组织形式,考虑引入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对销售的组件产品进行担保,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监督和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市场机制规范产业;引导光伏企业向系统集成领域拓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社保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为光伏企业电站开拓进行融资;支持光伏电站证券化,通过租赁等方式,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同时,重视并做好欧盟的“双反”应对工作。研究相关承诺机制,妥善应对;加强我国光伏业界与欧盟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金融互助等方面合作,加深了解与互信;充分发挥欧盟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如光伏设备商和原材料商等,鼓励其在此次案件中注册利益相关方,影响此次案件的裁决。
多途径扩大光伏市场
发展光伏产业,首先要做好扩大市场的配套服务工作。明确装机目标以稳定市场,加快落实电站申请、建设、补贴和并网等实施细则,简化并明确项目审批和并网程序;确保建成的电站并网运营,补贴资金按时发放,严格电站招标程序;只有通过检测认证的产品方可参与招标,严禁设置本地化门槛。
同时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机制。统筹考虑光伏电站、电网公司和调度电源的利益,对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运营而进行的投资,包括电网和调峰电源的建设等,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抵免。考虑实施强约束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强制要求电网公司每年交易一定比例的光伏发电量,发电集团配套一定容量的调度电源。除了需要强调电网企业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外,还需要在光伏发电的电价政策中,适当考虑电网企业的利益。
其次,加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启动国内多样化光伏市场,加快出台分区电价,并适时调整,电价的制定应体现鼓励分布式发电和自发自用的原则,大力推动分布式电站和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同时,应加快落实国务院第204次常务会议精神,将太阳能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初始投资补贴方式,推进其走入千家万户。
最后,应注重优化市场布局,促进多元化国际市场。通过政府援外和合作项目,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利用现有渠道和贸易壁垒规避手段,巩固现有市场,争取做到新兴市场、现有市场、国内市场三三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