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功效。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积极影响。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推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是需要多方合力。
据测算,全国现有及新增新能源建筑物一体化潜在的市场装机容量,到2020年约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新增368个葛洲坝、或45个三峡。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从原材料到成品,直至最后的安装应用,是典型的工业化过程,是具有实实在在产出、增加就业、增强尖端科技国有化的实业项目。新能源产业,尤其是拥有自主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横向涵盖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4个产业领域,纵向跨越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现代制造业、民生消费等全产业链。
李河君表示,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行业,又符合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也能够很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实体经济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经济泡沫的产生、奠定了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实基础。当前的国民经济构成中,第一产业只占10%左右,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大致分别占46%和44%。因此,把以低附加值、贴牌制造、粗加工、高耗能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提升到高附加值、自有技术、深加工、低排放的新型产业,在改造第二产业的同时,也为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的大规模应用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以2010年为标准),其中,10%来自工业用电需求,12%来自社会居民用电需求,剩余10%为第三产业用电需求。此外,近10亿千瓦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的潜在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约13亿吨,约相当于我国年排放总量的20%(年排放总量按60亿吨计)。
从国家层面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
李河君认为,大力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不但大大优化了目前电力供应结构,随着新能源相对传统能源的全方位巨大优势的逐渐凸显,更能使新能源成为国民生产和老百姓生活的必需,从而实现以消费的形式拉动内需,且效果非常可观。预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市场潜在规模约达12万亿元人民币,除拉动等额的光伏组件和其它系统部件制造产出之外,参照投资拉动“乘数”效应(约2—4倍之间),又会带动2倍以上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出增长,总体拉动经济增长规模可达20—40万亿元、累计创造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税收、所创造的稳定就业人数保守估计也在1000—2000万左右。
BIPV是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高科技能源的重要应用之一。根据目前我国业内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BIPV已经突破了弱光发电等技术瓶颈,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早已具备了稳定上网的条件,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的认知度和能源利用观念的转变。如果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强制助推该行业发展,BIPV的度电成本可达到0.3元人民币左右,光照条件好的地区甚至不足0.3元人民币,可以在不占用财政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实现平价上网。这无疑将是一场能源革命,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李河君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的发展。
李河君指出,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同时需要各有关产业和部门的协同作战。它又是一个新事物,需要采取先试点、示范,然后推广的做法。国内很多省市目前已经有薄膜光伏企业落户,发展态势较好,有的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可以在光伏企业及光伏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省市,采取特殊的扶植政策,先把一批优势企业发展起来,起到示范作用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