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夯实“国六条”:光伏电站将可实现抵押融资

   2013-07-03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44
核心提示:尚德之后是赛维,赛维之后,又会是谁?光伏资金链断裂所引发的企业生存危机似乎愈演愈烈,大有风声鹤唳之势。然而,北极星太阳能

尚德之后是赛维,赛维之后,又会是谁?光伏资金链断裂所引发的企业生存危机似乎愈演愈烈,大有风声鹤唳之势。然而,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调研数据显示,资金问题不单存在于光伏上游的制造环节,同样给下游的电站EPC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重。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就曾对记者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现在做投资方参与所有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独立的进行项目融资。也就是说,申请银行贷款的时候,根据要求,企业除了准备资金外,还需对贷款额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是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现实。这意味着这种投资必须百分之百用其他资产来覆盖。也就是说,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同时他呼吁:如果国家在新能源投资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他希望也能够在金融方面给予更为便捷的条件。而苏维利的呼吁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回应。

早在今年5月份上海“SNEC”展览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就对记者表示,国际能源研究所正在启动对光伏电站融资现状摸底调查。并藉此修订近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以逐步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6月4日,发改委国合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与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科技部、能源局、保监会、银监会及知名企业高层在北京进行闭门磋商,将以验厂认证为基础,风险转移(保险)为前提,融资畅通(产能释放)为结果,籍以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光伏“国六条”具体实施项目。推出一个非正规金融的制度性光伏电站融资体系,藉此弥补非正规金融介入光伏产业不足的现状。该项目在前期与企业接触过程中得到了晶澳、天合光能、英利等一大批光伏企业的支持。

王进还透露,其实在今年更早的时候,国际能源研究所就曾启动光伏电站融资现状调研,针对百余家光伏电站EPC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在王进看来,打造我国光伏产品的可融资性最为紧迫,也是一副应急良药。光伏行业最迫切的难题是国际融资渠道不畅通。一旦打通了针对光伏终端市场(光伏电站)的国际融资渠道,就能有效地释放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产能,这也是当前治标最理想的办法。

针对光伏产品的可融资性项目,具体负责人国际能源研究所总工程师对项目的具体细节则介绍地更为具体。

国际能源研究所总工对记者表示,光伏电站EPC企业只要通过“一个验厂、两份报告、一份保单”即可完成对光伏电站的可融资性的操作。“一个验厂”将通过第三方监理机构来完成。目前国际能源研究所已委托德国检测及认证机构VDE为第三方监理机构,对光伏产品进行技术尽职调查;“两份报告”是在“一个验厂”的基础上由国际能源研究所和保险机构联合发布《产品可融资性报告》和《保险商验厂尽职调查报告》;“一份保单”则是最后的环节,将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上,由保险机构对公司及产品出具25年不可撤消的保单。这样不仅解决了电站投资方最担心的问题——银行不支持,同时也解决了银行最担心的问题——商业确定性和可融资性(包括组件产品质量)。

在记者看来,这一整套操作流程在某种程度改变了电站资产不可抵押的属性。然而该总工表示,虽然光伏产品融资属性得到了解决,但同时也对光伏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打造我国光伏产品可融资性’是国际能源研究所目前研究和实施的项目。按照王进所长的想法:首先是光伏产品出具可融资性报告 (主要给投资者、EPC和银行确认)。这是经过我们广泛调研,结合国际银行认可的标准和规则研发的创新报告,目的是为我国的光伏组件能够获得国际银行的认可,从而能够给予光伏电站投资和建设融资。”该总工说。

在国外,光伏产品及光伏电站的保障体系极其完备,对于金融机构和电站投资者信心更强。而与国外相比,中国正处于探索阶段与发展阶段。据该总工透露,国际能源研究所搭建的这个“共保体”有望在今年9月份之前将这一保险产品推出,让国内投资的光伏电站具有“商业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