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2年光伏行业大事件点评

   2012-12-27 中投顾问
64
核心提示:2012年2月工信部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多晶硅产能、产量的布局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各地区纷纷依托自身优势开

2012年2月工信部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多晶硅产能、产量的布局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各地区纷纷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多晶硅生产。然而,目前多晶硅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优化产能、调整结构是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多晶硅企业的疏导,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为多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从多晶硅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2010年颁布实施的多晶硅行业进入标准有些过时,诸多细则应尽快修改完善。相关部门应尽快提升多晶硅企业进入标准,严格项目审批程序,以期从源头上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

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光伏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

美国商务部“双反”调查将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近两年,光伏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光伏企业大量崛起,造成产能发展速度严重超过市场需求,企业盈利大幅亏损,光伏格局出现混乱;同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频频暴漏,人员流失严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制约。

此时美国对中国光伏行业进行“双反”调查,对输入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这会加剧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境,过剩产能非但得不到消化,长期发展战略也会受到不小影响。美国商务部意图十分明显:首先,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政府贸易保护政策,希望以制造业带动工业复苏,以此带动经济走出阴霾。

其次,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美国党派之争日趋白热化,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中美贸易战等问题来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掩盖国内就业率低、经济停滞、教育弊端凸显等问题,进而增强政党的影响力。同时,美国还对中国输美汽车零配件行业进行了贸易调查,刻意制造贸易摩擦,抵制中国出口产品。

2012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起对美多晶硅双反调查

反制举措应“坚持有理、有据、有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一方面,有所不为:从国内多晶硅进口结构来看,美国占41%、韩国占25%、德国占20%、台湾地区占9%、日本占4%、其它地区占1%,欧美地区多晶硅进口量占全国多晶硅总进口量超过60%,而目前我国多晶硅进口数额却未有明显的、大规模下降趋势,若贸然对欧美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势必会伤害国内诸多企业的核心利益。“树敌太多”对国内光伏行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有所为:贸易保护本是“双输”抉择,欧美的做法会严重伤害双方的核心利益。商务部若放弃“反击”权利是对国内光伏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适时采取反击措施是明智之举。而目前中日关系日趋白热化,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均出现了强力对峙状态。商务部应趁机出台反倾销调查,给日本光伏多晶硅企业“颜色”看看,毕竟,4%的进口量不会对国内多晶硅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反而会很好展示国内全民“保钓”的决心。

2012年7月国家能源局颁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

光伏企业内外交困,非实质性举措无法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若光伏巨头生存问题难以解决,大谈光伏产业光明前景无任何意义。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应从重点龙头企业助手,认真研究光伏企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以入资、入股、改组等手段力助光伏企业脱困,为来日燎原之势留得星星之火。

建设光伏电站是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性举措,是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过,受资金、技术、配套举措、地方政策等因素制约,我国现阶段不适宜大规模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地方政府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切勿走“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发展道路。

2012年7月中国500强名单出炉 光伏企业亏损严重

光伏企业严重亏损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企业自身,尤其是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战略调整能力。针对下滑的宏观经济态势,多数企业非但没有减少光伏项目投资,反而加快占领世界光伏市场的步伐,美国、日本等国光伏市场频现中国光伏企业身影,各企业只求规模、不重质量的经营扩张方式给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致命打击。光伏业界的“天之骄子”瞬间褪变为净利润垫底的“井底之蛙”,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起对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

欧盟德国此举有演“双簧”之嫌,德国唱红脸、欧盟扮白脸,中国光伏成为了“玩偶”。

首先,“安抚小弟”是当务之急。中国企业依托低廉优质的光伏产品进军欧盟,所占市场份额与日俱增,而德国光伏企业“很受伤”,明星光伏巨头破产清算,多半中小企业濒临倒闭无法自拔,“德国佬”对中国光伏企业“恨之入骨”。虽然德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向海上风电倾斜,不过对国内企业稍加安抚还是“有这个必要”。

其次,债务危机迫使欧盟“出手”。欧债危机具有周期性和不可避免性,如何缓解其对盟区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欧盟政府当务之急,德国领导人和欧盟官员深谙此理。美国在欧债问题上“立场鲜明”,日本早已自顾不暇,唯有中国才是“潜在的朋友”。而目前中国政府态度比较暧昧,没有“尽全力”帮助欧盟脱困。一唱一和是为了“鞭策”中国政府,迫使其尽快给予欧盟领导人所期待的“援助”。

再次,“维稳”是欧盟头等大事。欧债危机、欧元问题旷日持久,就业率、制造业指数、GDP增速等各项数据集体“阳痿”。欧盟人民怨声载道,“不和谐”之声此起彼伏,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仇德”情绪不断滋生。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德国明星机械巨头被中国收购,英国女王庆典、奥运会丝毫未给经济带来任何利好影响。欧盟将“矛头”指向中国光伏对于转移民众视线,维持欧盟稳定有莫大(博客,微博)帮助。

最后,“过河拆桥”是欧盟常用把戏。中国是欧盟光伏产业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光伏企业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绑架”了政府才辛辛苦苦的将欧盟光伏行业“哺育”长大。欧盟做出“双输”抉择无异于“过河拆桥”,既可以缓解内部矛盾,又可以打击中国光伏企业,“得了便宜还耍无赖”是其一贯做法。

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电价政策是影响光伏电站的首要政策。国内光伏电站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商业化运营程度不高,盈利状况不甚理想,发电成本高企成为了制约光伏业发展的顽疾。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鲜有盈利能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落实电价政策将给光伏巨头带来实质性的利好消息。

并网政策是目前争论最激烈的政策。光伏电站若想将盈利能力转变成实际的经济效益还需并网政策做保障,而并网政策却迟迟无法落实,电网公司的“空头支票”一直无法兑现,涉足光伏电站的光伏巨头苦不堪言。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光伏企业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国内光伏市场容量的释放。

2012年11月中国商务部发起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

中欧会有一场贸易大战,越早开打对中国越有利。

第一,欧盟“开刀”中国太阳能电池纯属贸易保护政策,是典型的“双输”抉择,这对于欧盟内部及中国光伏企业长期发展均有不利影响。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关键时期,随时面临大规模洗牌危机,兼并重组或不可避免。欧盟得了便宜还耍无赖,这种行径与美国有“异曲同工之妙”。适时打击这种“不良风气”对于净化国际经贸环境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第二,政府“喊话”已经没有实质性效果,企业“抗议”无异于“隔靴搔痒”。目前中日关系处于敏感时期,诸多人士以为对欧盟“开战”或树敌太多,大大分散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很难收到理想效果。不过中欧之间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双方很难完全撕破脸皮“老死不相往来”,局部性、有针对性的出台反制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如不反击,“双输”必然变成“单输”。

第三,趁着欧盟“维稳”之时开打或对中国更加有利。债务危机是欧盟所面临的重点难题,具有周期性和不可避免性,抓住欧债做文章是中国政府的明智之举。欧盟的承受能力或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尽快展开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是非常合时宜的。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唯有主动出击才是明智之选。

2012年11月 印度反倾销局宣布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印度对中国光伏产品早已“蠢蠢欲动”,“双反之心、世人皆知”。

一,印度“跟风”成瘾。印度此举是继美国、欧盟做出抉择之后所采取的措施,没有“个人风格”,纯属“跟风”行为。印度鲜有独立决策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均有明显的“依赖性”倾向,其从未对新能源产业做过完整、详细、可行性较高的规划,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令人不敢恭维。

二,印度此举有“自残”之嫌。印度光伏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条极不完整,只有在光伏组件、电池片等领域稍微建树,其它方面接近空白。近期印度电力事故为印度电力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电力供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此刻采取措施“扼杀”光伏行业,印度此举愚蠢之极。

三,国内光伏企业“微微一笑、绝对不抽”。市场在外、技术在外是中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不过中国光伏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印度市场市场份额占比小之又小。即便印度“双反”中国光伏产品,国内光伏行业所受负面影响也可忽略不计。同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均没有“把柄”落在印度手里,国内光伏企业、专家大可高枕无忧。

中国光伏未来之路

专业化是光伏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光伏企业前期太过注重规模化、数量化发展,盲目扩张、过度上马光伏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方面严重滞后,“大而不强”成为光伏巨头引以为傲的资本,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丝毫提升。更有甚者,某些光伏巨头采取多元化经营、过度完善产业链条,给企业资金、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多元化非但未给带来预期盈利,反而使企业陷入亏损泥沼无法自拔。

专业化经营的最大好处是给企业科技研发、资金运用、战略决策方面带来巨大帮助,企业将更多的资金和管理投入到主营业务,其核心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这是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也是行业内部分工的要求,国内光伏巨头应尽早认清形势、做足准备。“瘦身”只是一个开端、而非终点,企业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也应与之相匹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