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北京表示,欧盟希望通过友好方式尽快解决中欧光伏摩擦。然而,截至目前德古赫特的表态并未给“双反”带来一丝福音,原因是中欧在谈判中分歧过大,技术谈判进展的极为不顺利。
据媒体报道,7月1日,欧洲与中国对光伏产品价格承诺的谈判不欢而散,由于价格过高被中方否决。欧盟代表团提出的最低价格是每瓦0.65欧元,而中国企业理想的出口价是0.5欧元,两者差距甚大。在出口量方面,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
0.5对决0.65,显然双反谈判底牌差距太大,若最终谈判成功,预估中方需在价格方面做出重大让步,毕竟0.5欧元/瓦的价格与欧盟制造企业的售价仍低20%。此外,从出口量方面来看,欧盟2013年光伏装机量预计不会超过12GW,中国企业所提出的的10GW的出口上限根本不切实际,与取消“双反”没有不同,所以欧盟贸易委员会断然不会接受。
中欧谈判前景仍不明朗,中国多家企业如英利、晶澳等早已暂停或大幅减少对欧出货;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也出现了一小波退货潮,宁波口岸连续出现多批光伏产品的大额退货,单批退运金额甚至超过100万美元。据部分企业反映,进口商对“双反”结果仍存疑虑,为了避免高额的惩罚性税收,双方协议选择了退运。
中欧确立了靠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主调,双方都竭力避免贸易战争,但中方预计会在下一轮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否则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谈判不顺并非意味着“双反”会继续征收47%的高额税率,毕竟距离最后期限8月6号仍有一段时间。双方初次交锋报价都偏袒自己实属正常,毕竟双方底线都未显露,下一轮谈判中,中方让步程度必定大于欧盟,因为“双反”基于事实之上,不太可能让中国企业获得比11.8%的税率更低的惩罚。
欧盟市场出口受阻,开启国内市场成为了企业共同的期待,国内市场尤其以分布式发电鼓吹最响。然而,中国是否具备了大面积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条件,因为国外受阻进而启动国内,这种逻辑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从补贴政策看,据权威人士透露,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上调至0.45元/度,即便如此,光伏企业投资盈利能力仍较低。预计在地方政府出台分布式光伏刺激计划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叠加,会产生一定的带动效应,但这种带动效应是以高补贴为基础,显然不具备任何的普及意义。启动分布式市场需光伏发电具备一定优势,无论光伏行业如何鼓吹,光伏发电的优势是极低,否则不会过度依赖政策。
同时,分布式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带动效应极其有限。单个分布式光伏系统对组件需求量极低,预计不会超过10kW,以此计算100000个分布式光伏系统对组件的需求量才1GW,试想一下安装10万个家庭分布式系统在中国是何其困难。欧洲市场主要以分布式系统为主,截至2012年底意大利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过16GW,其累计装机数量超过47万,由此可见若依靠分布式光伏系统来消化现有产能,分布式的装机数量需非常庞大。
目前,我经常会从新闻当中看到,某省首个光伏系统并网发电,某市首个光伏系统开始运行,中国分布式光伏系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所谓的暴发丝毫不沾边。而且,光伏系统投资者不为自发自用,不为投资赚钱,也不为环保减排,靠的仅仅是兴趣和爱好而已,对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去支撑自己的爱好,没有经济性,分布式光伏系统就不可能有所启动。
光伏发电启动国内市场实际上一种倒逼行为,并不是行业具备了启动条件,而是行业造就了巨大产能无处消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分布式发电电价补贴为0.35元/千瓦时,确实低了,0.45元比较合理。脱硫电价是0.4元左右,加上0.45元补贴,达到0.9元/度,工商用电基本也是这个价格,这样的话,投资者还有点利润。”
根据孟宪淦的计算,也就是在理想状态下,即在25年内光伏发电被全部消化并且不存在巨大的维修风险,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于工业屋顶,投资者或许有利可图。人们不禁要问,那居民用电价格较低的用户又怎会投资分布式系统呢?对寿命不定、随时可能停工减产的企业而言,还是用国家电网的电比较保险一点。总而言之,光伏发电成本偏高,什么样的应用方式都不适合大面积普及。
分布式光伏纯属炒作概念,反而转移了企业淘汰产能的注意力。政府不断鼓吹大力反正分布式系统,媒体不断宣扬分布式系统即将暴发,都为即将支持不下去的光伏企业传递了错误信号,使他们不愿退出。对政府而言,鼓吹分布式发电,从开拓市场的角度引领舆论和企业,也起到了转移企业注意力的目的。
中国光伏行业巨大的产能是政府怂恿下造成的,现在不管是行业、企业还是政府没有人去谈如何淘汰产能,反而只谈论如何开辟不切实际的市场,政府过错被人为转移,企业投机心理使得他们明知自身实力偏弱,却还在等政府政策,以趁机捞取财政补贴。中国光伏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最后行业人士还会意识到,没有大面积的产能撤退,中国光伏行业就没有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