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分布式发电”与“能源民主化”

   2013-06-25 Solarzoom光伏杂志
51
核心提示:清晨,母亲打电话过来问我太阳能发电的事情,老家的邻居在电视上看见这个稀罕的高科技玩意,得知我从事这个行业,便托她向我问问

清晨,母亲打电话过来问我太阳能发电的事情,老家的邻居在电视上看见这个稀罕的高科技玩意,得知我从事这个行业,便托她向我问问价格和安装的情况。母亲问了很多,归纳起来为三点:第一,东北林区那边能安装吗,冬天经常下雪能行吗?第二,家用安装一套总共得多少钱,老百姓用得起吗?第三,能像空调那样送货上门安装服务吗,一般人也不懂咋弄呀?

这几个问题我回答的一个比一个没底气。虽然最近一两年分布式能源的概念炒的甚嚣尘上,但目前在中国真正针对平常百姓家的户用光伏系统还很不成熟。"金太阳政策"把厂商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去寻找集中连片、大面积的商用屋顶上面去了,真正意义上的或者真正潜力的千家万户并没有进入主流厂商的考虑之内。

大约在2009~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曾在Solarzoom上发帖子说光伏产业更似白色家电产业,而不似半导体产业。那时候各大光伏企业都在学习、借鉴半导体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偏重于制造,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根本不会有人会把光伏产业同白色家电联系在一起。时过境迁,分布式能源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之时,白色家电的概念就再形象不过了。我希望光伏业界能在白色家电行业获得足够的启发,不但要借鉴他们控制成本的极端精益管理,更要借鉴他们搭建渠道和、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的丰富经验。大众化的产品都要过"成本关"和"质量关",这是光伏与白色家电本质相似的地方。

虽然业界尊马丁.格林先生为"世界太阳能之父",但是在理论上或曰在思想层面为太阳能指明发展道路的却是杰里米·里夫金。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前景,尤其是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使每栋建筑都变成一个微型发电厂,颠覆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留下的"集中式发电、输变电"的传统模式。在里夫金笔下,分布式发电无疑是第三次革命中最具想象力的表现特征。

国内虽少如此的理论巨擘,但是不乏真诚而勇敢的实践者。通过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工具,我们知道许多省份的个人纷纷购买、安装户用光伏系统并申请并网成功,不断看见报告某某省、市首例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事迹。其中最典型的是微博主@海一样的新能源,不但自家首先试验安装了光伏系统,并且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家庭用户安装光伏系统提供服务。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推首付模式的家用光伏发电系统,3KWp家用光伏系统首付7200元即可。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纵深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和发展。

事实上,在美国市场、日本市场、德国市场和澳洲市场,屋顶系统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在中国推进分布式发电的应用和发展却存在诸多难题。无论BIPV还是BAPV,我们都没有足够多的有条件的建筑或屋顶来进行安装。五、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量兴建的"赫鲁晓夫楼"造成我们居住空间的狭小拥挤,质量不佳,无法安装荷载较大的光伏系统。我们这个时代拆迁的主要对象也正是这种"赫鲁晓夫楼"和"棚户区"。

中国的光伏市场已经启动,无需启蒙。坐等中央政府的"光伏下乡"运动实是一种虚妄。假设现在政府给予光伏下乡运动以补贴,以目前光伏企业的组织和渠道能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吗?我们太依赖政策了,以至于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或许我们应该主动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来更好的满足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乔布斯说:客户没有义务去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错,我们必须创造需求。长期以来那种B2B模式带来的规模营销造就的傲慢心态,对于零散、琐碎的B2C户用系统肯定是准备不足的,甚至都谈不上准备,这零星的需求哪里入得了他们的法眼呢。

不过我们要看到,远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优先发展的竟是8~130W的微型户用光伏系统。政府鼓励边远地区安装微型离网户用光伏系统,并给与一定的补贴。由政府出面统计需求,统一进行招标订制,中标单位则负责跟据琐碎、分散的订单生产小型系统,送货上门安装。这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中国的条件要比埃塞好的多,但也正是这种略好的地位常常束缚我们的想象和突破。

中国的电力供应大部分主要是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但在电力紧缺时,宁可牺牲工业用电也要保证城市居民用电。电价的逐步推高和"拉闸限电"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2012年山东魏桥集团自建电厂并廉价发电触动了公众的神经。"魏桥电"成本不到0.3元/度,而当地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相对于魏桥集团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每年自备电厂节省的成本当以亿元计。中国有千千万万的企业面临"魏桥困境",也都想走"魏桥模式"。这或许是在大部分"赫鲁晓夫楼"不具备安装条件下,光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重要突破之处。

五百年前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里曾写道:"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解释圣经","修会不必存在"。任何人都可以不借助任何组织仪式、大型集中设施等中间介质,自由实现与自我和终极存在的对话与沟通,人人皆可为尧舜。网络时代演绎了他这句话的内核:"每个玩家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发布微博,网吧不必存在"。这其实是对"分布式"这一概念的最佳概况总结。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精髓也正在于此,大型集中供应能源的方式可以休矣。

"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