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文件一出,给了翘首以待的光伏业界一个大大的惊喜。通知明确规定今年7月1日前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这也意味着中国光伏发电由此正式进入每千瓦时1元的时代。
因设计不当,导致光伏电站运营后无法除草,杂草遮盖了光伏组件
光伏产业,在高额利润、国际市场低迷和地方政绩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市场爆发了。众所周知,2011年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9GW,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新增光伏装机国,和第四大光伏应用国。
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兴起,原本处于光伏中上游的硅片和组件厂商也纷纷进军光伏电站领域。然而,各个企业的心态却有所不同。有些是想专注于光伏电站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深耕市场的;有些人是想赚一笔就走,至于后期运营情况怎样则全不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摆脱当天的困境,寄希望于在下游电站项目中捞一笔,对光伏电站的建设并无实际经验和技术实力。
据悉,去年青海全省总共建设了47个光伏电站项目,最后有43个项目顺利实现并网,累计装机量为1003MW,没有验收合格的4个项目大约在60-70MW。一方面原因是路条发放的比较晚,竣工期就到冬季了,路面硬化和绿化来不及做,场内垃圾也来不及清理,主要是环保不合格。所以当时圈内也流传着“预验收”这个名词,主管部门理解施工方或者业主因为工期短所带来的困难。
验收部门的理解和容忍应该是有限度的,在一些关键产品和设备上绝对是“零容忍”。一些并不具备技术实力和电站建设经验的光伏企业,在电站建设中采用的电池板是国内二三线厂商生产的劣等产品,支架质量不合格,甚至电站基座的施工也是不符合标准的,纯粹就是投机行为。
虽然现在的光伏产品其光电转化效率较之几年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其实际的转化效率以及最终获得的电力只有理论数值的70%左右。比如,光伏电站运营过程中的遮阴、热斑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些业内人士开始担心,匆匆上马的一些光伏项目是否真的能够正常运行25年。对参与光伏电站建设的企业应该有怎样的资历限制?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可能过三五年就在公众的视线中销声匿迹了,谁来承担责任?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规范的。
中国的光伏市场在启动,制度和标准还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中,能源结构关系大国发展,抱着投机赚一笔就撤的心态纯属祸国殃民,被卡住的项目终将变成一堆垃圾,与生产绿色电力的初衷完全相反。希望今年预期待建的4-5GW电站是抱着造福子孙的心态和使命来践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