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英利率先发布四季报及全年财报,2012年全年收入为113.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30.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增加至2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为组件发货量较上年同期上涨40.6%。这一向好的趋势在今年得到延续。“2013年1、2月份总出货量同比增加15%左右。”英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2013年发货量较2012年增长39.4%到43.7%。
事实上,不仅仅是英利,包括阿特斯、晶科等在美上市的国内光伏企业今年的出货量均有明显增加,光伏业初现回暖,整个行业开工率超过80%,而光伏组件的价格也上涨了10%以上。
但不容忽视的是,光伏的资金危局仍存在,应收账款高企和融资困难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运转得当,随着需求开始稳定,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光伏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复苏。
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最后三个月国内光伏组件出货量猛增达到11GW,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13年,光伏业回暖迹象进一步显现。据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介绍,今年1到2月份企业开工大都在80%以上,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补库存需求和国内市场扩容。
河北晶龙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一季度订单饱满,仅硅片业务达240兆瓦,太阳能组件是450兆瓦,2013年1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晶科能源甚至出现了人员和工人紧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订单需求量旺盛,已经将生产线开足仍与需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欧洲、日本、印度和国内的订单数量很多,今年前两个月的销售和生产情况非常良好。”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告诉记者,今年市场需求会比较旺盛,特别是上半年,订单是不用愁的。
在企业订单回升的同时,相关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上涨。生意社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自今年1月份至今,已上涨将近20%,其中2月份出厂均价从12.31万元/吨涨至13.85万元/吨,单月涨幅为12.49%。
“组件招标报价已从以前的3.8元/瓦上涨到4.1-4.3元/瓦,而市场报价比招标价格还要贵两毛。”中国光伏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出货量再创新高的同时,国内市场应收账款和资金链的问题再度摆到光伏企业的面前。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41家光伏企业应收账款高达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亿元,增幅近三成。
第四季度这一状况仍未好转。英利四季报显示,应付账款依然高达36.8亿元人民币,英利账面现金为30.5亿元人民币,比第三季度末账面现金减少了6.7亿元人民币。而应收账款则由第三季度末的32.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第四季度末的39.2亿元人民币。
“虽然企业整体形势向好,但资金链情况还是比较紧张,企业在通过各种形式增加融资渠道,寻求银行(行情专区)授信,但在欧盟双反、市场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银行方面依然比较谨慎。”上述英利负责人坦言,预计财务状况会在今年3季度后有所好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