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四川将建立光伏产业联盟 做强做大千亿产业

   2013-08-13 华西都市报
51
核心提示:8月2日,欧盟和中国光伏双反和解。泥潭中的中国光伏产业,终于免受灭顶之灾。就在本月初,全国最大的民用光伏发电项目在攀枝花正

8月2日,欧盟和中国“光伏双反”和解。泥潭中的中国光伏产业,终于免受灭顶之灾。就在本月初,全国最大的民用光伏发电项目在攀枝花正式并网一个月,呼吁多年的“启动国内光伏终端市场”,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步骤。

8月2日,欧盟表决通过了中欧光伏价格承诺方案;此前7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八条”力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7月24日,中国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半个月迎来三重利好,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应趁机加快产业升级。

7月2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牵头召开了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四川将建立光伏产业联盟,做强做大这个千亿产业。

输欧反倾销税 四川企业未进免征名单

8月6日起,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开始正式实施,设定的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有效期到2015年底。

欧委会还发布了94家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名单,8月6日起,这94家企业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其他未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

值得注意的是,英利、尚德、赛维、天合光能、晶科等光伏大企业全部出现在免税名单上,而作为传统光伏产业大省,四川省所有光伏企业均没有进入免税名单。

四川省光伏行业一人士称,由于连续几年的全行业不景气,四川本土7家多晶硅企业中,维持生产的仅有一两家,其他则全部处于“设备检修”状态,并没有实际生产。此次反倾销调查,这些企业自然没有动力参与应诉。“即便在维持生产的一两家企业中,以通威旗下的永祥多晶硅为例,主要产品也都以自销和内销为主,几乎不涉及对欧盟的出口业务,自然也不会参与应诉。”这位匿名人士说。

作为四川为数不多的参与应诉的企业,成都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参与了应对,但未能进入最终的94家免税名单。

做大千亿产业 四川欲建光伏产业联盟

数据显示,四川是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到2009年,全省有7户多晶硅企业投产,产能达到14060吨,实际生产多晶硅3078吨,约占全国产量20230吨的15.21%。

近年来,四川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多晶硅副产物回收利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目前,四川拥有重点光伏企业14户,其中多晶硅企业7户,多晶硅产能20000吨;电池和组件企业7户,硅片产能约670MW/年,太阳能晶硅电池产能800MW/年,组件产能550MW/年,非晶硅薄膜电池产能360MW/年。

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光伏发电设备产业链完整,拥有从多晶硅材料、切片、电池、组件材料等全产业链设备生产企业,“产能达产全行业可实现年产值近1000亿元,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产能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三,完全可以成为我省工业新的战略增长点。”

7月2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光伏企业及市州经信委负责人,召开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会上还传出消息称,四川将建立光伏产业联盟,“研究如何做强做大这个千亿产业”。

攀枝花试点国内最大民用光伏发电项目

长期以来,国内光伏企业陷入泥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销售严重依赖国外。国务院多次发文,相关部委多次出台措施,但国内光伏终端市场一直难以真正启动。

但是,这一现象在最近有望产生变化。

7月2日,目前国内最大民用光伏发电项目攀枝花学院2100千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攀枝花市建成投运。

该项目是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第一批次项目,既是全国最大的民用光伏发电项目,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同时还是四川首个成功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

在攀枝花学院内现有的21栋建筑物屋顶,安装了崭新的太阳能面板,装机容量2100千瓦,年发电量达261.01万千瓦时。

该项目所发电量优先满足攀枝花学院用电,富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33.12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10吨。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呼吁了多年的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可能有了启动的迹象。”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认为。

四川省经信委的报告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四川应重点开发两类光伏发电市场,即攀西地区城镇屋顶光伏市场和无电地区小型风光储互补发电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