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落地艰难,银行避之不及,行业命垂一线。第一,政策落地艰难。对多晶硅行业来说,最期待的预期有二:一是有效阻止国外倾销,获得喘息的机会;二是加快促进国内市场应用,解决市场结构失衡带来的系列问题。从预期一来说,对美韩、欧盟多晶硅的双反立案费尽周折,我国多晶硅行业在2011年开始就受进口倾销损害严重,我国四家多晶硅企业于2012年初向商务部提出的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申请直到美国于2012年5月最终裁定对中国光伏征收重税后,才于2012年7月决定立案。而对欧盟多晶硅立案申请也是等到欧盟9月份对中国光伏双反立案后,才于11月被批准立案,并且将美韩和欧盟案合并调查。这样,7月立案的美韩案又浪费了四个月时间。另外,多晶硅双反案原本计划于2013年2月20日初裁,虽然裁定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因春节假期和商务部人事变动计划推迟到4月5日。但期间由于期待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能改变初衷,发点善心,商务部又决定将双反裁定无限期推迟,何时出台,无法预计。多晶硅双反裁决迟迟不能出台,而国外企业由于以前与国内光伏企业签订了大量长单保量保价确保了高额利润,它们采取在华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加工贸易等变通方式大肆向我国倾销多晶硅,把现货市场价格牢牢压制在国内最先进企业的成本以下,使得国内产能无法恢复生产,不断扩大它们的市场份额。从上半年看,国外多晶硅占中国市场份额高达75%。照此情形,国内多晶硅企业很难获得喘息的机会,仅剩几家优质企业亏损维持生产也支撑不了多久,国内开工率进一步萎缩。而从预期二来看,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从金太阳工程、四类地区上网电站收购电价、6兆瓦以下分布式发电全额收购等等,可谓支持政策很多,但落实艰难。主要问题集中到光伏发电企业真正拿到补贴资金的时间过长,而且往往没有预期,使得国家的政策大大打了折扣,严重影响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大大削弱了国内政策促进的效果。
第二,银行避之不及。由于多晶硅遭遇国外倾销,价格低于国内最先进企业成本,行业头戴“两高一资”帽子,而且国家出台的政策落地难,行业难以有良好的预期,现在银行都对多晶硅企业避之不及。老的贷款不紧着追债就算好的,新的信贷没有指望。多晶硅是个资本密集行业,没有银行的支持是寸步难行的。即使价格能回升到某些企业的现金成本之上,经过长期停产之后的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也是难以恢复生产。第三,行业命垂一线。长期停产的多晶硅企业,生产系统容易锈蚀,恢复生产的技术和资金难度大大增加,生产系统甚至有报废的危险。行业内有的企业已经停产两年以上,目前仅有四家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尚在低负荷维持生产,但是都已连续一年以上的大额亏损经营,这种情况难以持续。一旦这四家企业支撑不住,我国多晶硅行业将不保,以多晶硅为原料的光伏产业将被国外资本牢牢控制。国内多晶硅企业涉及行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就业人员近3万人,行业垮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带来的社会问题巨大。更主要的是,世界光伏产业发展不会因为中国多晶硅产业倒下而停止脚步,中国多晶硅产业退出市场时,我国以多晶硅为基础的光伏产业就像现在的钢铁业一样,整个行业将为那少数几家国外巨头所控制。
针对多晶硅行业面临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加快出台对国外多晶硅“双反”的初裁决定,挽救中国多晶硅产业。对国外多晶硅双反的调查工作早已完成,只待商务部裁定。我国的多晶硅企业一天也等不起了,如果我国多晶硅企业消亡了,原料受制于人的光伏产业只能接受国外巨头的奴役。二是摘掉多晶硅“两高一资”定性的帽子。我国多数多晶硅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闭路循环已无技术障碍;而从经济角度看,循环做得越好,成本越低,因此,多晶硅企业既有做好闭路循环生产的能力,也有做好的动力,自然不会是高污染的企业。多晶硅是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国防、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人才聚集、资本密集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原有的“两高”帽子与之很不相称。三是银行要继续支持先进企业。中国光伏及半导体产业对原料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多晶硅优质产能严重不足,国家应要求银行深入了解多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前景,选择3-5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的多晶硅企业,支持它们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竞争力。四是国家要监督已出台的系列扶持光伏政策落实到位。中央和地方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已很多,但最多、最好的政策只有落实了才会产生效果。国家只要给行业、给企业以稳定、可落实的预期,行业和企业就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