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电”如何跨入百姓家?

   2013-07-02 中国网
50
核心提示:光伏发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居民身边实实在在的新能源。日前,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社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正式投

光伏发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居民身边实实在在的新能源。日前,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社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省城首家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的社区。小小的光伏板为社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办公用光伏电是否稳定可靠?居民居家能否用上光伏电……带着这些问题,6月22日,记者实地探访“光伏社区”。

老社区用上新能源

如果不是楼体南侧安装的一圈蓝黑色的光伏板,这栋深处燕子山小区内部的居委会办公楼和其他办公楼没有不同。今年5月中旬,该社区居委会在办公楼外安装了36块、总面积为18平方米的光伏板。每月可发电900度左右,夏季阳光强、日照时间长时还能达到1200度。“居委会办公用电基本在每月1000度左右,”燕子山社区居委会主任于永峰介绍说,因此这栋3层小楼基本实现了办公用电的自给自足。

“丝毫感觉不到现在用的是光伏电。”指着办公室里的电脑、照明灯以及整套的办公电器,居委会副主任张敏说,光伏电与传统能源供电一样稳定,并且无噪声、无污染,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可以说是理想的电源供应。自从项目投运以来,不仅引得小区居民驻足观看,济南多家社区居委会也前来学习取经。

“燕子山社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社区了。”于永峰介绍,自去年开始,社区启动光伏发电工程建设。前两期工程分别对社区中心公园进行太阳能补光建设、居委会办公照明改造、新增了社区太阳能路灯和草坪灯。目前,这些工程已全部完工,包括社区中心公园、公共道路、51栋居民楼的楼道和庭院近2000盏照明灯已经全部采用了光伏发电技术,第三期针对小区内居民楼的楼道灯改造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9月将全部完工。光伏,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高科技词语,而是已经真真切切走近居民身边,燕子山社区这个已近30年的老社区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的“绿色”生机。

一年省下20多万

“以前小区没有灯,公园晚上漆黑一片,都不敢出门遛弯。”燕子山社区的老住户郭保亭说,现在光伏灯让小区里晚上也亮了起来,自己天天晚上带着孙子在公园玩耍,舒心惬意。

入夜,走进燕子山社区,12组路灯、12盏地灯、27盏长廊壁灯、10盏草坪灯将社区装扮得静谧流澜,星光点点。“光伏板所发的电力全部储存在蓄电池内。”于永峰介绍,正常情况下一块充满电的蓄电池可供一盏11瓦的灯使用40小时,只要每周有一天是晴天,光伏路灯蓄积的电能就可支持一周的晚间照明需求。

光伏电的应用让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也为社区的服务管理者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据了解,每年社区的光伏系统可为社区输送电量20万千瓦时,按照目前工业用电1.1元/千瓦时的价格计算,每年能节省费用22万元,工程所耗费的资金5年左右就可以全部回笼。以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5年的使用寿命,这套系统共可为社区节省经费550多万元。

居民热情遭高成本“降温”

“经济账要算,但更重要的,还是光伏系统带来的生态账。”于永峰说,这一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使用标准煤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吨,减少烟尘排放1.36吨,对于这个拥有1万多常住人口以及多所学校的社区来说更具有示范效应。

在记者对社区居民的随即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这套光伏系统表示肯定,有几位居民希望自家也能安装光伏板,让家中的电脑、冰箱、空调用上绿色电能。然而在得知家庭光伏发电站1万—3万元左右的投资以及10年左右的回收期后都打了退堂鼓。

“当下住房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维持10年左右的投资回收期,住户很有可能已经搬家无法享受投资回报。”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营销总监刘建力表示,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盈利模式对于民间的光伏热情无异是种抑制,也让光伏电止步在了居民家门外。因此必须缩短回报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光伏发电价格补贴。业界普遍预计,将于年内颁布的光伏发电上网价格补贴政策会提高到每度0.5元左右,直接使投资回报期缩短为6年左右,这也让居民看到了光伏发电环保又能盈利的前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