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超级菜园”改变青岛人餐桌 光伏农业是首创

   2014-03-07 半岛都市报
44
核心提示:日前,科技部在岛城召开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作会。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核

日前,科技部在岛城召开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作会。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核心区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积极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园区发展基金,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园区亮出具体发展规划内容,将突出设施(光伏)农业、外向型农业和海洋(水产)种业三大主导产业。

现代农业咋发展,大沽河畔建样板

日前,科技部在岛城召开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作会,传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推进会会议精神,并对青岛园区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记者了解到,根据会议的部署和要求,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核心区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积极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园区发展基金,搭建现代农业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

“国家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是"一城两区百园",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属于百园之一。”6日,青岛市科技局农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基础、自身科技优势和大沽河流域的特色,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形成六大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此次具体发展要求的公布,也象征着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发展原则和发展方向。其中,规划原则有4个方面,分别是科技引领、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和机制创新。

将形成三大核心区五大示范区

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的思路进行总体规划,即:核心区由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和即墨、胶州两个核心园区组成,形成多个特色示范区和不同纵深的辐射区。

其中,青岛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源头和中枢,形成对整个园区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园区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通过承担科技孵化转化功能的两个核心区建设,承接创新创业园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支撑各特色示范区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两个核心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形成错位发展:即墨园区以设施(光伏)农业、海洋(水产)种业、生物种业、休闲农业、新型城镇社区建设等为主要发展方向;胶州园区以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业、农业服务业(科技培训、金融保险(放心保)、技术交易)等为主要发展方向。

特色示范区主要承担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功能,以各区市农业特色为基础形成莱西、平度、黄岛、城阳、崂山等示范区。“核心区是技术的转移转化的功能,新技术先在核心区里做转移转化和孵化,再向示范区推广,随后向辐射区去推广。”农社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青农大建农业人才创新大本营

“园区所形成的六大功能定位中,创新创业集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排在第一位的。”市科技局农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六大功能定位分别是创新创业集聚发展、海洋陆地联动发展、国际国内共同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林水利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每个功能定位都有各自的具体发展方向。

根据相关要求,青岛将建设青岛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园,整合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引进联合国内外农业科技力量。“青岛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主要依托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大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科技大厦将建在青岛农业大学里,已经开始动工,2016年建成后有望让岛城的农业科技人才自愿进入该处,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还将充分发挥青岛地处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技术优势,统筹海洋农业、陆地农业的发展,组建海洋与陆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是一个规划,海洋农业与陆地农业有交叉发展方面,比如说海洋生物提取的生物农药可以用于陆地。”农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水产种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海洋设施渔业、海水种养业、海洋牧场的高水平、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