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光伏春天渐近 部分企业供不应求

   2014-01-23 光伏产业观察
47
核心提示:经过漫长而痛苦的产能消化和欧美"双反"对峙,中国光伏产业正在慢慢走出严冬。包括中欧反倾销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中国内地出台一

经过漫长而痛苦的产能消化和欧美"双反"对峙,中国光伏产业正在慢慢走出严冬。包括中欧反倾销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中国内地出台一系列光伏产业促进政策、日本等地光伏产品需求上升等利好消息在去年纷至沓来,多家光伏上市企业在长达4、5个季度的大幅亏损后,利润一栏首次出现了正数。正所谓:"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本报记者在位于福建泉州的阳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採访时,该公司董事长许新湖就表示,企业在前两年投产的两条产能分别为150MW和350MW的生产线目前均是24小时满负荷生产。且企业一年内的订单已全部排满,计划再投产两条生产线,使公司年产能达到1000MW。

组件生产商復产扩产

"现在购买全新的生产线比高峰期价格低至少百分之二三十。所以现在扩大产能,做好准备,迎接好市场的到来。"许新湖表示,光伏产业国际市场每年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而国内的增长率可达到百分之两百,他对整个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现在两条生产线一天的开机成本是十万元。人家亏本,我们可以做到微利,等人家微利,我们可以大获利。所以在现阶段稳定订单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扩大产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不仅是阳光大地这样的中小企业正在积极扩产,自去年以来,为减少亏损纷纷减产的大型光伏企业也先后恢復生产。目前,国内市场前13家组件厂国内出货比率已超过70%,海外出口超过65%。随着国内和新兴地区的需求加速释放,特别是国内年底光伏电站抢装风潮的影响,一些光伏企业甚至重又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

以晶澳太阳能为例,该公司目前共有6个生产基地,组件和电池片产能分别可达到1.8GW和2.5GW。据晶澳市场部负责人符森桂介绍,目前整个公司的出货量已接近最高峰时期,尤其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出货量一直处在增长中。在欧洲市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晶澳加大了对新兴市场的布局。去年上半年出口日本的组件佔到出口总额的40%,出口欧洲的整体佔比则从高峰期的60%下降至40%以内。中东特别是北非也成为晶澳近来极力拓展的区域。

扭亏为盈企业数趋增

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去年该公司出货量较前年增加60%,目前在手订单已排至今年4月。天合光能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当季的太阳能电池板出货量增长了一倍以上,至775MW,超过此前公司预期范围的高端近100MW。该公司业绩也在连续两年亏损后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从上年同期的亏损5750万美元,转为净盈利990万美元。

不止是天合光能,去年3季度,英利、阿斯特等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大幅收窄亏损幅度或扭亏为盈。其中,英利的当季净亏损从前年同期的1.62亿美元收窄至3850万美元。阿斯特则实现盈利2769万美元。表现最为突出的晶科从去年二季度起即宣布盈利,三季度净利润更达到了1.035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率由前年三季度的5.8%上升至去年三季度的22.3%。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则表示,该公司毛利率的提升得益于下游电站业务的带动。"目前,晶科能源已从传统製造商成功转型为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除了已建成的项目外,公司坐拥超过700MW地面电站项目储备和超过400MW分布光伏系统项目储备。去年三季度,下游电站业务为我们带来了约4000万元的收入,比二季度环比增长了717.8%。"

光伏产品价格升势明显

即使在产能过剩现象尤为严重的光伏产业上游,情况也在明显好转。去年上半年,国内还只有两家多晶硅生产商可以正常生产,大批中小硅料生产和加工企业停产或倒闭。但随组件厂商出货量的大大增加,多晶硅企业也逐渐恢復生产,下半年生产企业已有15家左右。

在中国最大的多晶硅製造商保利协鑫,月出货量已接近5000吨,预计去年全年的出货量将达到5万吨,该公司领导层表示去年年底即有望扭亏为盈。虽然目前多晶硅价格相较于多数多晶硅製造商的生产成本来说仍然偏低,但回升势头明显。同时,全球几大多晶硅龙头企业均在手进行新一轮的生产工艺革新,预计今年多晶硅生产成本将迎来大幅下降,届时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交银国际统计显示,自上月以来,多晶硅原料、多晶硅片、多晶硅电池片的价格已累计上涨了13.3%、5.8%、3.2%。保利协鑫一位高管表示,目前整个光伏行业处于回暖期,国外光伏投资增速回升,国内市场陆续开放,公司预计2014年出货量也将大于2013年,初步预测2014年营收与利润将好于2013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