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玻璃反倾销 中国企业“利弊双收”?

   2013-12-25 光伏产业观察
65
核心提示:近日,在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远超底线"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后,欧委会以"严重影响"当地厂商为由,将从2013年12月6日起,对国

近日,在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远超底线"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后,欧委会以"严重影响"当地厂商为由,将从2013年12月6日起,对国内光伏玻璃产品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开征17.1%~42.1%的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6个月。临时反倾销税执行完毕后,欧委会将根据终裁结果裁决是否实施最终反倾销税。

从已报道的数据看,截至去年底,整个欧盟光伏玻璃市场总额不到2亿欧元,以中国企业占市场份额的27%来计算,即便对我国光伏玻璃"双反"实施,也意味着只影响到中国企业总计5400万欧元的对欧出口额。总体来说,此次欧盟征反倾销税,短期内对中国光伏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影响均有限,而且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

转移市场,致力新产品

据了解,中国光伏玻璃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亚玛顿、秀强股份、南玻A、ST力阳、耀皮玻璃、金晶科技、中航三鑫、拓日新能等。就拿国内光伏减反玻璃龙头企业的亚玛顿来说,2012年,虽然其光伏玻璃产品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其营业总收入的99.97%,但其93%以上的产品都属内销,只有少量产品销往美洲和亚洲,所以这次事件对其影响显然微乎其微。

亚玛顿公司是国内致力于提供光伏玻璃深加工的企业,主要从事光伏玻璃镀膜材料技术和工艺技术的研发,光伏玻璃的镀膜生产以及光伏镀膜玻璃销售。自成立以来最为成功的是首家推出了在超白压延玻璃上镀减反膜的产品,即光伏AR玻璃,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减反膜企业。

随着光伏的回暖和国内分布式电站政策深入,双玻组件或将迎来推广从而带来其核心2mm钢化玻璃发展机遇。2mm物理钢化玻璃现已量产成功,并率先用于超薄双玻组件。伴随着超薄玻璃与双玻组件产能逐步投产,亚玛顿开始重点关注国外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最为广阔。亚玛顿目前的钢化设备有6条线,年产能达到3600万平米(对应约2GW),现在共有2条线在产,其它4条线在安装;同时从台湾采购的模组线共有6条。就现在状况而言,4条模组线产能共300万平米。公司从三季度开始供货日本,主要销售超薄玻璃,共销售约20MW。随着洽谈客户的增加,预计明年日本市场需求的超薄玻璃将呈现快速的增长。

所以无论亚玛顿的销售市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新兴市场,欧盟的市场比例都是占据较小的一部分,所以此次欧盟征反倾销税,对于亚玛顿的影响都微乎其微。而同样是国内的大型光伏玻璃生产商几乎都是大同小异,例如,作为国内家电玻璃规模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企业,秀强股份2013年上半年光伏玻璃的营业收入占其营业总收入23%,内销比例占到80%以上,出口量并不大;南玻A2013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合计占其业务总收入13%,出口欧洲占比5.6%,同比减少6.4个百分点,所以对其影响也不大。

面临退市,峰回路转

业内人士表示,欧盟向中国征反倾销税,将导致中国不少中小型光伏企业"告别"欧盟市场,残酷的市场告退,甚至会导致不小的"倒闭潮"。欧盟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关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基本退出欧洲市场。

江西威富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众多没有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之一。"双反"制裁实施后,他们选择放弃开拓了多年的欧盟市场。威富尔公司总经理王艳丽算了一笔账,以多晶硅组件为例,按照47.6%的税率征收关税后,到达欧盟市场的价格约每瓦4.6元至4.7元,高的甚至要超过5元。这样一来,威富尔在价格上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因为本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主要就是薄利多销,利润不高,如果征收"双反"关税后,企业基本就没有利润空间,不得已下,只能退出欧洲市场。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威富尔公司一家,一大部分的中国小型光伏企业,将离开欧盟市场,更为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在这一次的欧盟征反倾销税中成为牺牲品,以倒闭的结果收场。同样的,这种情况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弊自然会得到一定的利处,只是利弊谁得就看各自企业的情况了。

从国内光伏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中小企业退出欧洲市场不见得是一件坏消息。中国光伏行业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很大一部分是因产业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造成的。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升级。而欧盟之前的"双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进程。

无锡尚德公司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但在过去两年中,受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以及欧美"双反"等因素影响,无锡尚德处境十分艰难,企业负债达到上百亿元。今年3月,尚德开始"破产重整"。

尚德的破产,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产能过剩、欧美对华贸易制裁等系列"寒流"打击下的"必然结果",但也是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化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类似的兼并重组已在中国光伏行业内陆续上演。

专家认为,这样的兼并重组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整合升级。

破冰前行,重组市场

经过2012年"双反"之后,国内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大风险,往欧洲的出口量下降,企业开始转移市场重心,加紧了对内地市场的扩展,也在积极开发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欧盟的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国内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未来国内光伏企业应该开发创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这样才能避免低价竞争,免受"双反"带来的困扰。

就现在政策而言,政府应该对光伏企业的补贴机制进行改革,要有退出机制,逐步降低补贴比例,政府补贴占据主导地位,盲目发展造成光伏产能过剩。补贴政策的发展方向应该调整为大力补贴研发与终端利用环节更为有效。国内光伏行业近两年在发展中频繁遭遇"寒流",业内多家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出现这种局面,与近年发生的光伏贸易争端关系密切。而这些争端的产生,无不与国内光伏产品补贴政策有关。

国内光伏行业的未来虽然充斥着无数的不确定,但是峰回路转之间,组光伏市场之后,中国的光伏产业必定会柳暗花明,任然占据全球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