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坐落于安峰镇工业园区的江苏石光光伏有限公司内,只见400多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据该公司销售经理王德兵介绍,前三个月企业应税销售收入3367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7.8倍。
据悉,今年一季度,东海县硅工业持续回暖,硅工业实现产值41亿元,增长近10%,产业形势好转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回旋空间。
去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形势,东海县针对全县硅产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重点规划硅产业发展,拓展现有硅产业领域,延伸产品链,从做制品到做设备,从粗加工至深加工,从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双反”期间,东海县又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倡导以创新加快全县光伏产业和硅材料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以生产高端产品占领市场,推动企业在逆境中寻求商机。在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中,鼓励引导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注重科技研发,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拓宽市场半径,全力“突围”。
“市场越是寒冷,政策越要有温度!”东海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保说。面对光伏产业的不景气,东海县积极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硅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制定产业联盟标准,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对规模以上光伏配套熔融石英企业生产炉型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能耗下降25%,优级品率提高30%,东海县经信局对技改企业按照实际投资的3%进行补助。
“暖冬行动”使东海县内一批硅工业企业生产“回暖”。石光光伏紧抓代加工机遇,利用自身低成本优势,将生产方式由原先的订单为主转变为替企业代加工,先后接到比亚迪、赛维LDK、华昌与尚德等企业的订单,大力拓宽了产品供需市场半径。在提升产能效率方面,该公司先后筹集1.8亿元资金设立两条光伏太阳能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光焊机、自动打胶机和自动分选机。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引入,将50MW太阳能光伏生产线的成本从7000万元降到2000万元。“引入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前期投入需1400万元,每年可代替450万元人力成本,三年就能实现人力资源成本回收。”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李开成对投资进行经济分析。目前,该企业已和神舟新能源、常州天合、山东润峰等企业签订订单300兆瓦,全年的生产订单已经排满。
同样感受到政策“温暖”的不只是石光光伏,在晶海洋半导体材料(东海)有限公司采访时,该企业的一名负责人说道:“为从光伏双反事件尽快走出来,企业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的比例也由7:3调整为4:6,为企业开创了多元化国际市场新格局,并有效弥补了传统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影响。”
第一季度,全县坩埚、拉管、熔融石英等行情也逐步好转,太平洋石英、太阳光坩埚、桃盛熔融石英等骨干企业产值增速在30%左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