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将从本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出口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期两年。在其发表的声明中,欧盟委员会确定了自今年8月起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名单,并表示,此征税措施只适用于未参加“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而当时没有签署价格承诺协议的中国光伏企业则要被征收税率高达47.6%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
8月2日,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和解,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太阳能板出口欧盟的最低价格为0.56欧元/瓦,出口上限为7GW。据媒体统计,产品销往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商当中的70%参与了“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企业无事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源于欧委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285亿美元)。这项贸易争端被称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今年8月2日,欧委会宣布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商要设定一个最低价,即在欧洲销售产品的价格不会低于此最低价。
最终签署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有121家,包括英利、尚德、赛维、天合光能、晶科等光伏大厂均出现在了“免税”榜单上。
一位光伏企业的高管对记者表示,这次声明内容只是之前光伏争端的一个细节,对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参加价格承诺的企业影响较大。
退出欧洲开拓新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随着欧盟对未参与“价格承诺”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关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基本退出欧洲市场。本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主要就是薄利多销,利润不高,如果征收双反关税后,企业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有退出市场。
而企业方面也表示,“之前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基本就是薄利多销,利润空间不高,现在要被征收双反关税,企业就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有退出市场。”当然,这些企业在当时考虑是否签署价格承诺时必然已经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欧洲市场渐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光伏面板外,欧盟上周决定对用于生产光伏板的光伏玻璃征收暂时性惩罚关税,为期6个月。之后由欧盟成员国决定,是否将征收期限延长两年。
在此背景下,对市场趋势向来敏感的中国企业已经提前将重心从欧美向日本、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转移。“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需要加紧扩展内地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其他国际市场,这样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欧盟这次事件给中国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生产没有前途,未来国内光伏企业应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这样才能避免低价竞争,也能免受双反困扰。”业内专家说。
辉伦太阳能新闻发言人袁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辉伦之前已经开始将市场重点转回国内,同时关注南非、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同时,我们也在试图通过模式创新,寻求和非光伏传统渠道合作的可能。”袁全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在2013年光伏领袖峰会上透露的数据,中国和欧盟就光伏产品争端达成价格协议后,中国对欧洲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已从70%下降到不足30%,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量比重从之前的20%下降到10%左右,日本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占比超过20%。
光伏企业人士也提醒,在大家都采取转移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战略时,要警惕新一轮价格战。
双反目的何在?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欧盟“双反”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负面影响早已波及整个光伏产业,在中国光伏巨头全面收缩海外市场、扩张本土市场之际,惩罚性关税的落实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并非最大,来自中欧能源领域的摩擦着实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即便是能源领域的深化合作还在继续,未来中国巨头仍可能遭遇不公正待遇,而此次光伏“双反”或仅是欧盟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工具。
单从光伏产业来看,欧盟光伏产品并不具备太大的技术优势,成本管控方面与中国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价格竞争环节中国产品几乎完胜。就在中国国内市场和欧盟市场全面收缩的情况下,若要尽可能的保存当地光伏企业,非正常的干预便成了欧盟的首要选择,而“双反”则是欧盟打压中国光伏业的最佳武器,中欧贸易摩擦常年存在,实施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欧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即便完全赶走了中国企业,欧盟光伏产业也难以有效复苏,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由此可见,欧盟“双反”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单纯解决光伏问题。
欧盟经济疲软是常态,其复苏步伐必然比中国、美国、日本慢许多,千疮百孔的实体经济并不能有效支撑欧元区的企稳回暖,稍有不慎还有可能使整体经营环境大幅恶化,此时投资便成了拉动经济的最好手段。由于欧盟内部对政府开支的管控较为严格,依靠政府大规模上马项目的可能性较小,而知名跨国公司则把扩张重心放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便格外凸显。以光伏为跳板、让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态度才是欧盟的真实意图,高铁、通信、能源领域的多项合作将加快中国资金向欧盟的流入速度,而经济的回暖会随着直接投资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来。
光伏“双反”只是一个插曲,中欧贸易摩擦还会不断上演,欧盟经济萎靡之时需要中国直接投资“补血”,而欧盟经济复苏之时又需要削弱中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光伏巨头与欧盟合作伙伴的关系非常萎靡,管理层在学会与狼共舞的同时,还必须时刻将主打市场放在国内。毕竟,只有强大的内需才能真正支撑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