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太阳能,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太阳能热水器,但不久的将来,屋顶光伏发电站将“闯入”千家万户,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日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0KV晶澳光伏电站通过专家组验收,试验性地接入公用配电网,标志着我市太阳能发电技术已成熟,具备了并网发电的条件。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
此前,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鼓励发展屋顶光伏电站的政策,江苏省也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规定》,中小型光伏发电项目免费并网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为扬州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屋顶计划”打开“一扇窗”
前段时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明星企业赛维和尚德的破产危机,给本就困难的光伏产业蒙上了一层寒霜。中国光伏业是否已穷途末路?实则不然。晶澳太阳能扬州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源自“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在遭遇海外市场设立的高壁垒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正在迅速启动。
这个转机首先出现在城市建筑的屋顶上。
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分布式发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此后,装机规模又扩容一倍,达到2000万千瓦。市发改委能源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中提到的分布式发电,指的是中部和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形象点说就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屋顶上。
好消息接踵而至。国家电网发布政策,承诺对6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系统方案制订、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这一举措被业内称之为“免费入网”。市发改委能源处的同志分析认为,能源局和国网放出的信号是,未来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主阵地是在屋顶上,以分布式发电的方式进行。
这一点在国外早就得到了证明。曾多次赴德国考察的扬州晶澳公司一位总监介绍说,早在6年前,屋顶光伏发电就占了该国光伏发电90%的比例。在其去年实施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对自发自用的光伏项目给予了更优惠的能源政策,鼓励用户自发自用,就地生产消化。
晶澳光伏电站成功吃螃蟹
受政策影响,我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速度正在加快,仅去年11月份就受理了13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5兆瓦。在市供电公司,一位营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前来咨询光伏发电的人特别多,大都询问怎样在大型厂房上建光伏电站。”
市经信委电力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免费入网政策出台后,既可以节省电站并网设计等相关费用大几十万元,还简化了申报、审批流程,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利好。
10KV晶澳光伏电站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一个屋顶发电系统。日前,记者赶往位于扬子江南路的这家光伏电站看到,电站已通过并网前的各项检测工作,正式加入开发区公用电网,工作人员正在监控室,适时监测电站的运行状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晶澳光伏电站通过专家组的联合验收,试验性地接入当地公用配电网,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市开发区经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晶澳光伏电站是开发区光伏发电并网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由7个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和1套储能系统组成,与就近的3台公用配电变压器组成微电网独立运行,并可实现与公用配电网并网、离网的灵活切换。
晶澳光伏电站的建设开启了我市光伏及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市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在这一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在更多的政府机关和厂区屋顶推广这种发电装置,为园区的光伏制造企业创造更多的本地市场机会。
扬州争创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
早在两年前,我市就开启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苏北医院、市级机关事务局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屋顶计划”项目。这两个项目所使用的包括逆变器在内的许多关键设备,都是扬州本地企业生产的。
扬州的光伏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已走在全国前列。“屋顶发电站建设,是光伏产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关键所在,扬州不能在这一应用端上落于人后。”市发改委能源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金太阳”示范工程为契机,近几年我市共批准建设了14.61兆瓦装机容量的示范工程,按一万平方米装一兆瓦来计算,相当于总装了14万多平方米的太阳能发电屋顶。
为在新一轮“屋顶争夺战”中抢得先机,我市启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目前该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批,正在上报国家能源局。“一旦申报成功,扬州就将成为国家分布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该负责人不无激动地说,示范区的建设将会产生巨大的杠杆效应,撬动扬州光伏产业的加速发展。
分布式发电站建设,对屋顶质量和空间要求较高。最近,市发改委对扬州屋顶做了一个摸底调查,结果欣喜地发现,我市可用来建设光伏发电装置的屋顶比较多,以工业厂房为主,粗略估计仅市区符合条件的就有六七十兆瓦。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我市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新上187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