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集团获悉,面对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欧美“双反”、全行业竞争激烈等不利影响,英利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
在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背后,是英利“积极过冬”战略与服务转型升级的成功。
作好过冬准备
如果说2009年底是光伏企业的“冬至”,那么,如今就是“寒冬”。
英利集团副总裁李宗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早在2010年底,英利就提出‘冬天要来了’,大家要准备过冬的棉袄,作好过冬准备。”
“在过冬的准备中,企业自身结构的从简和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关键。”李宗炜说。
他认为,企业能不能成为一个百年企业,与自身管理和团队的能力密不可分。英利提出集团化管理,就是从每个分公司、每个业务单元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模式,变成由总部统一把控,从集团层面对资源进行宏观调配,这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同时,我们对整个供应链重新梳理,实现供应链上游采购、生产与下游销售的联动。”李宗炜说。
在战略上,英利向下游延伸,通过完整产业链,实现对上下游资源更大的吞吐,寻求产业中间的联盟和合作。
李宗炜表示,英利通过供应商年会和销售年会,实现双方的战略合作。“包括邀请他们来保定建厂,携起手来共同取暖。通过这些手段把上游的成本迅速降下来。在下游,我们寻求企业、客户和银行的三方合作。英利能拿到订单销售组件、客户能拿到合适资金、银行能有很好的机会做好项目,实现三方共赢。”
新兴市场增长幅度大
“受益于国内利好政策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光伏行业2012年全球需求总量、实际安装量比预期乐观,尤其是德国、美国、中国等市场需求量比预计的情况好很多。全球市场正在持续增长,这是2012年英利出货量取得可喜成果最关键的原因。”英利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对记者表示。
他指出,美国“双反”并未阻止中国组件进军美国市场的脚步。2012年11月29日,英利与美国福陆公司签订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订单,总量达到200兆瓦。
据悉,英利正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展美国市场。目前,英利已经在美国锁定了一定量的订单,并且大项目也日益增多,市场前景看好。
李宗炜还表示,2012年销售量的增长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老市场的销售量没有增多,但新兴市场增长很大。
“英利市场布局从过去过度依赖欧洲等老市场,转向更平均地分布于以德国、中国和美国为主、其他新兴市场为辅的结构,综合来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李宗炜说。
另外,他认为英利前几年所累积的品牌效应、销售和品牌方面的推广活动等为公司成为2012年全球销售冠军作了很好的铺垫。
更高层次的斩获
“2013年对于英利来说将有更高层次的斩获。首先,依托公司转型升级,我们不仅要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更要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延伸。”李宗炜表示。
他指出,随着非政府补贴的项目越来越多,屋顶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今后寻求更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必然。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英利为终端客户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不仅仅体现在销售组件和配套设施上,还将通过融资等其他方面体现。
“在太阳能行业整体好转的情况下,公司要具有长久的竞争力,必须实现服务转型升级,从简单的硬件供应商转变成解决方案提供商。”李宗炜说。
2012年年底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的政策。“目前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而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欧美大型企业形势不佳,但是英利现在的发展势头仍然很好。只要我们不熄火、不刹车,未来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李宗炜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