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组件价格回升启稳 兼并重组“远未完成”

   2014-04-23 新华社
56
核心提示: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回升,整个光伏行业在经历了三年亏损之后迎来扭亏为盈的平衡点。然而,我国光伏行业远未走出困境,不仅面临着

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回升,整个光伏行业在经历了三年亏损之后迎来扭亏为盈的平衡点。然而,我国光伏行业远未走出困境,不仅面临着兼并重组迟滞、品质竞争乏力等障碍,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乐观,再现越位干预,以致出现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苗头。

价格回升启稳 兼并重组远未完成

近期,记者在江苏、江西、河北等地走访多家光伏企业了解到,2013年初以来,作为终端产品的光伏组件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最终在稳定在约70美分∕瓦。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就行业先进水平的光伏组件生产成本算了一笔账:硅料11美分∕瓦﹢硅片制造11美分∕瓦﹢电池片制造13美分∕瓦﹢组件制造15美分∕瓦﹦50美分∕瓦。“这只是生产成本,全成本还要增加设备折旧、资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因素。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达到65美分以上,就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成本”。

“2013下半年开始,公司的毛利润能达到约10%,净利润约7%。同样是70美分∕瓦的售价,二季度时就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光伏行业通过技术进步与管理精细化,一直在降成本。另一方面,行业内生存状况较好的企业,一直在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资金成本也在下降中。”中电光伏董事长陆廷秀介绍。

“从上市公司来看,国内A股26家光伏企业2013年80%以上的企业已经扭亏为盈。”王世江介绍,“今年光伏产业的盈利能力会有所增强,但基础仍然脆弱。这是因为光伏行业兼并重组远未完成,产能过剩还没有根本性改观。”

常州天合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介绍,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5吉瓦的历史最高峰,其中我国就拥有40吉瓦。与此相对的是,2012年,全球市场的组件需求量仅为31吉瓦,2013年达到约36吉瓦。“今年光伏产品的需求仍有所增长,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产能过剩之下,部分中小企业陷于停产,但机器设备都在厂房里,没有彻底退出。“去年下半年组件市场价格回升到70美分∕瓦后,部分中小企业再次复工,行业的小、散、乱现象正在抬头。

“前几年的光伏投资热潮中,不少光伏企业都是当地政府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在行业性损亏中越位干预,提供种种保护措施,让企业成为‘停产而不破产’的‘僵尸企业’。”王世江说,“这种做法严重干扰到市场规律发力,行业兼并重组步伐迟滞。‘优不胜劣不汰’怪象已造成我国的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被发达国家越追越近。”王世江说。

据了解,2012年以来发达国家光伏行业的兼并重组快速推进,先后有35家龙头地位的光伏企业破产,其中不乏Q-CELL公司、长青太阳能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完成兼并重组的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已轻装上阵,技术加速进步。

业内人士介绍,在中央“市场经济超决定作用”的精神之下,近期相关部委正对光伏产业加快兼并重组,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开展调研。光伏产业界期待能运用金融工具,一方面对处于“停产而不破产”状态的落后产能应尽快回收贷款,促其退出,另一方面,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进行信贷支撑。

出口欧盟受阻 品质竞争有心无力

根据我国与欧盟之间关于光伏产品的价格承诺谈判,2013年8月6日起,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欧盟市场设定的价格底线为56欧分∕瓦(约合76美分∕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吉瓦,有效期到2015年年底。

记者从中电光伏、常州天合、晶科能源、河北英利等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了解到,价格承诺执行以来,我国商务部与欧委会反复谈判争取来的出口配额,却因企业产品的品质竞争力不足,而白白浪费。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粗略估算,实价格承诺后,我国光伏产品对欧盟的出货量同比下降70%以上,这意味着出口配额的利用率不足30%。“设定价格底线后,我国光伏组件在欧盟市场的‘低价’优势彻底丧失,产品的品质成为竞争力决定因素。”王世江说。

中电光伏市场部经理钟章伟介绍,价格承诺之前,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长期占据着欧盟约70%的光伏市场份额,其余份额被台湾、韩国、日本及欧盟自身的企业瓜分。日本与欧盟的光伏产品以高档光伏组件为主,而韩国、台湾与大陆的产品都处属于中低档。去年8月以来,原属于大陆的市场份额主要被韩国与台湾的产品抢占。

“总体而言,我国中低档产品的质量不如台湾与韩,高档产品性能不如日本与欧盟,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已不足30%。”王世江说,“全球十大光伏企业中,我国虽然曾长期占据了8个席位,但在欧盟市场被广泛认可进入高端品牌的只有无锡尚德。去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后,我国光伏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更显严峻。”

据了解,SUNPOWER、日本夏普等全球光伏行业以技术领先著称的公司,其高效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已达到22%,而我国还停留在两三年前的约20%。

高纪凡介绍,我国光伏行业多年来走了一条低价竞争的发展道路,对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重视不足。“对欧盟价格承诺后,原有的缺陷被突显出来。中国光伏产业是否良性发展,不仅要看全球的市场份额,更要注重在欧盟、日本等光伏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采访中,中电光伏、常州天合等光伏龙头企业都坦言,我国光伏行业兼并重组的迟滞造成优势企业难以胜出,长期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挣扎,导致产品升级“少钱可用”的困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走高品质道路还面临着市场端的短板。“高性能光伏产品面市之初往往性价比不高,具备市场竞争力需要市场与时间的培育。在市场端,日本、美国市场对性价比的敏感度较低,而我国一直是低价竞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