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重因素将导致光伏电站泡沫化

   2013-10-22 solarF
58
核心提示:2005~2010年左右,大量光伏企业上马光伏设备,彼时所有光伏企业的战略雷同,千篇一律的扩张,不管是小企业还是业内标榜的龙头企

2005~2010年左右,大量光伏企业上马光伏设备,彼时所有光伏企业的战略雷同,千篇一律的扩张,不管是小企业还是业内标榜的龙头企业显然误判形势,亦或是没有经受住短期利润的诱惑,扩张几乎成为了光伏行业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1.盈利模式雷同

英利计划未来5年地面电站装机达到13~15吉瓦,分布式发电装机为2吉瓦,直接投资超千亿元人民币。按照1兆瓦需要1万平米的面积计算,未来5年英利需要的"圈地"面积将超过15万亩。

顺风光电已签订但尚未完成的总年度设计产能超过1079MW,所兴建及营运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总年度设计产能超过600兆瓦,预期可于2014年初入电网,而2014年顺风光电将兴建3.4GW光伏电站。

特变电工预计今年做500MW光伏EPC,明年可能做到1GW,收入和盈利都有望爆发式增长。

浙江正泰已建成发电和在建的光伏电站项目超过900MW,在美国、保加利亚、韩国、意大利以及宁夏石嘴山、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等地,都有正泰开发建设的光伏电站,电站资产规模已经达到百亿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

从2011年开始,“转型”成为了光伏行业另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产能严重过剩,欧洲光伏市场迅速陨落使得光伏制造环节的利润连续为负值,企业亏的一塌糊涂,而且光伏企业纷纷意识到,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行业危机会持续到"十二五"末期,制造环节高利率时代已经不可能到来。因此,光伏企业纷纷喊出了转型的口号,即由组件制造向电站建设倾斜,或直接投资,或做EPC承包商,总之行业巨头早已经不再指望组件制造能创造多大的利润。

目前,很多中国一线光伏企业都表示,未来50%以上的收入将来自电站建设,每个企业都在找项目、谈融资、建电站,做着一样的梦。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来3年,全国光伏发电(包括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到2015年总装机要达到35吉瓦。但根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透露,国内目前核准和已批准前期工作的光伏电站容量达到了19GW。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把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算在内,中国光伏电站的储备量恐怕早已经超过了35GW。

行业是在转型,但当行业转型千篇一律时,无非是将一个泡沫转向了另一个,大家都在建电站,电站市场也会需求过剩,或并网越来越难,或电站数量与国家补贴总量相悖。

2.光伏行业归根结底是在挣补贴

不管中国光伏企业如何看好光伏行业前景,其最终目的还是从国家腰包中挣钱,这一核心问题决定了企业为自己勾画的发展蓝图都是无效的。至少在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无法实现二次突破的背景下,电站收益主要来自于国家补贴,中国政府也会因此严格控制审批规模。所以,未来决定企业成败的问题不是你想建多少电站,而是你能够从国家有限的配额中拿到多少比例的"路条",当所有企业都转型之时,相信没有哪个组件制造企业能够一家独大,获得自己所规划的建设数量。

此外,在终端市场中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即央企新能源公司和几大发电集团,这些企业财力雄厚,并网优势强于民企,一定会获得绝大多数的电站建设权。只要光伏电站还受政策审批制约,多数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就会停留在纸面上,道理很简单,光伏电站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

中国光伏电站丝毫没有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掘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挣国家补贴,而国家每年拨款数目都几乎为定值,相应地每年光伏装机量会在10GW左右,这样看来,每个民营光伏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其实和现在相差无几,政府规划不变,企业规划其实失去了意义,除非你不打算要补贴。

中国大型地面电站补贴额度仍较高,但大型地面电站并网问题备受诟病,很难有大发展的可能性。以青海省为例,青海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会维持在1GW左右,这一数值会维持3~5年的时间。如果中国每年光伏装机量维持在10GW左右,则地面光伏电站会占主流;如果在10GW之上,中国光伏市场要想获得大突破,则必须依靠分布式光伏发电。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正处于摸索阶段,居民用电价格严重偏低,中国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1/2左右,而国外正好相反,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两倍,所以他们可以大力推广民用光伏市场。相比之下,中国却只能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业园区内推广应用,相同价格下分布式系统在这些的确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些被列入示范园区的项目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还有待观察,毕竟工业园区内的用电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3.政策不是法律

光伏市场前景巨大,但截至目前,保险、养老基金等众多民营资本并没有投资意图,他们对光伏电站的收益和稳定性仍存有很大依赖,毕竟政策不是法律,很多政府性文件的执行效果让人担忧。

只要不把政策法律化,发电量全额收购、补贴及时发放、补贴年限固定等问题就无法保证,电站的收益在未来25年内也会发生变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光伏电站收益率本来就不高,回收期限长,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没有法律作为依靠,泡沫的产生是很有可能的。日本政府可能会在2014年4月份之前调整本国光伏政策,中国政府也可能会在明后年逐步降低补贴,届时光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不知道企业还愿不愿意大量建设光伏电站呢?

中国光伏政策看似在完善,实则都处于不确定状态,一句话,只要资本市场不信任光伏产业,中国光伏就永远不可能有大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