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连串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中国大规模的光伏市场也即将开启。但是更为奇妙的是,这也帮助了欧美的光伏企业在这里 “嗅出”了商机,试图逆势落户、兼并并迅速壮大。中国光伏界犹如闯入了“三只狼”觊觎着这块 “大蛋糕”。
SMA的“狼咽”
2012年12月20日,全球光伏逆变器巨头SMA Solar Technology AG(下称“SMA”)公告称,已与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兆伏爱索”)签署合同收购其72.5%的股权。此项收购,标志着占有全球市场40%份额的SMA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争夺未来3年200亿元的逆变器销售市场。经计算最终的收购价格为1.6亿元人民币。
SMA是全球逆变器市场和技术的绝对领导者,在国际光伏产业大名鼎鼎,拥有超过30年的历史和5500名员工,在德国光伏市场的鼎盛时期,SMA曾经占据超过70%的全球市场,此后,虽然伴随德国市场的萎缩,SMA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渐降至40%,但其老大地位仍是其他企业无法撼动的。
对于SMA与兆伏爱索的这起并购,外界在惊叹SMA灵敏商业嗅觉的同时,更佩服其在本次收购中的“一石多鸟”策略。
兆伏爱索是2012年1月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兆伏”)和江苏爱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而来的。2011年4月,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曾投资兆伏,当时兆伏的股权估值在4亿元左右,而爱索也曾在2011年以2亿~3亿元的估值寻求股权融资。因此,在合并时,兆伏爱索股权的市场公允价值应不低于6亿元,此次2.2亿元的收购价格相当于三折大甩卖。
SMA通过并购起到了消除竞争威胁的效果,同时购本地企业解决潜在的市场准入门槛。更重要的是,SMA通过此次并购可以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为分享中国市场的大蛋糕做了准备。
瓦克的“反目”
瓦克是全球三大多晶硅生产商之一,作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用超纯硅生产商之一,瓦克目前仍然按计划在2012年年底实现年产能5.2万吨多晶硅的目标。其多晶硅生产已有50年的历史,在品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2012年是瓦克化学公司进入中国20周年,瓦克化学从一个仅有10多人的销售代表处开始,到如今建成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大中华区总部;过去几年瓦克在华投资达4亿欧元,其中张家港有机硅生产基地和南京聚合物生产基地,均属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同类设施之一。中国巨大的市场成为了欧洲巨头的“繁殖基地”。曾有某光伏公司高层指出。“瓦克是多晶硅厂商向中国倾销的主力之一,2012年欧盟出口中国的多晶硅95%为瓦克所出。”
瓦克也是中国光伏生产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就美国、欧洲正在调查对太阳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一事,瓦克公司总裁就表达过反对贸易壁垒的立场。他表示,瓦克很早就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因为一旦引发贸易战,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光伏产业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源自价格优势,而惩罚性关税将占用研发和创新所必需的资金,这将人为地造成光伏成本上升,并抑制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瓦克将尽一切力量,要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未来,瓦克仍将愿意为中国市场提供最优质的硅原材料,并积极参与到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斯巴尼克(SolarMax)的“雄心”
近日,来自瑞士的并网型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斯巴尼克(SolarMax)中国区销售总监耿波称:“只有在中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正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期,过早,会做烈士,过晚,市场会被他人瓜分。”他的一句话也道出斯巴尼克抢占中国光伏市场的“雄心”。
斯巴尼克公司自1991年成立起作为光伏行业的开拓者之一,于1994年率先成功研发了行业内第一个不带变压器的逆变器。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以SolarMax为品牌名,开发、生产并销售用于各种设施的逆变器——从以千瓦计的低输出单户住宅的光伏发电系统,到输出以兆瓦计的太阳能电站。
斯巴尼克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六七年的探索。斯巴尼克自2006年始,通过代理商安装到中国的设备都是非常小的机型,而数量也非常少。这让其判断中国的市场太小,此刻不宜直接进入。直到2011年7月,斯巴尼克在上海注册成立了斯巴尼克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其在中国才真正展开了大规模行动。这一方面因为,斯巴尼克嗅到了中国大规模的光伏市场开启在即;另一方面,斯巴尼克固有的欧盟市场已接近增长的峰值,潜力已不大,它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目前,斯巴尼克在瑞士比尔市建立了新工厂,共有五百多工人,这在欧洲已是大型企业。耿波说:“在行业不景气情况下,斯巴尼克还能保持扩张,而且这种扩张不依靠任何第三方资金。”目前,斯巴尼克已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12家分支机构,其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全球装机量已位居前十,在欧洲已有高度的品牌认知。在欧洲磨砺的这21年,让其自信足以应对中国市场
十二五的后三年,将是中国光伏市场大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期,斯巴尼克此类企业此时杀入,对中国的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而言,也许是“麻烦”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