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欧盟制裁中国光伏出口仍有扳转可能

   2013-05-23 北京青年报
50
核心提示:欧盟成员国就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在纷扰了半年多以后,已经形成征收47.6%高额关税的制裁议案,并将在5月24日

欧盟成员国就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在纷扰了半年多以后,已经形成征收47.6%高额关税的制裁议案,并将在5月24日进行投票。为了避免最坏情况的出现,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日前派出谈判小组专程赴欧与各国进行最终磋商,并带去了“数量限制”和“价格承诺”两个方案,希望在最后关头让欧盟各国停止制裁“发令枪”的扳动。

商务部的这一行动是否能收到理想结果,目前还不能下结论。在欧盟对中国光伏出口产品的制裁箭在弦上的时候,5月22日市场传出的消息十分密集,给人的感觉是,中方在最后关头扳转不利局势并非没有可能。中国早些时候派往欧盟展开先期谈判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他们与欧盟就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首轮价格承诺谈判已经破裂,欧盟方面直接回绝了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但是,就在欧盟各国的态度很强硬,让我们对中国商务部谈判小组的前景不敢乐观时,从美国白宫方面又传出消息,奥巴马政府正在促成与欧盟和中国展开初步对话,以解决在光伏产品贸易方面的争端,避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起冲突。先期已经对中国出口美国光伏产品所征收的高额关税将暂时停止。当然,中国的获利也不是无条件的,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设想,美方将为中国光伏产品规定出口配额和最低价格。不管怎样,这无疑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行业带来了一线曙光。这一消息出现以后,已经引起5月22日美国市场上的光伏股票出现上涨。

中国光伏产业近两年来本已因国内产能严重过剩而陷于困境,因此美欧市场已经成为其维持生存的一条通道,特别是作为全球光伏产品最大市场的欧洲市场,一度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市场销售70%以上的份额,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因此,欧盟此次对中国光伏出口征收高额关税的议案一旦通过,制裁措施启动以后,中国为数不少的光伏组件企业将被逼入绝境,预计30%左右甚至更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将会倒闭,光伏行业大约有30万就业岗位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出口企业进行贸易制裁,从根本上说是违反WTO精神的一种自私行为。在美国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后,即使是美国经济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表示了不同意见。其实,对中国出口进行制裁,对挑动制裁的一方也不见得能有获利,制裁必然引起被制裁方的反制,美欧每一次对中国产品的制裁,都招致了中国在另外一些产品上的反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美国启动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制裁以后,美国方面才会不断地有人对白宫进行劝说,并最终促成了奥巴马政府开始出现实质性松动。

尽管我们反对美欧在中国出口产品上制造贸易纠纷,并且希望此次中国商务部与欧盟的谈判能够有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对中国来说,仍然有必要检讨并反思在光伏产业发展方面的失误。中国政府一直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的产业发展也明显地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这导致很多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光伏虽然是一个新兴行业,但在它出现以后,其作为可再生、无枯竭的一种新型能源,很快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的一个产业。由于国内市场尚没有相应的消化能力,很快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引起国际贸易纠纷。去年以来,在光伏产业面临内外交困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习惯性对光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甚至大包大揽地将其债务用财政资金解决掉,而不是积极推动这些企业通过转型来走出困境。面对光伏产业出现的危机,政府需要吸取的教训是,必须放弃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在市场风浪的摔打中成长起来,而不能再继续把企业抱在政府的襁褓之中。否则,即使这一次光伏出口产品的危机能够侥幸地化险为夷,下一次同样的风波又可能在别的行业再度出现。

虽然国内市场的低迷和国外市场的抵制给光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也说明了企业与市场的脱节。光伏企业应该从这种压力中看到自身不足,积极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开拓国内市场。在我国众多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中,哪一家企业在这方面占得了先机,它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不仅能够持续生存,而且能够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