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绿色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角,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一进程的快慢则主要取决于平价上网的脚步。2012年,科技部启动了“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的863专题项目,希望通过高效电池的量产,推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进程。该项目由中电光伏牵头承担,中国电池网近日从中电光伏了解到,这一项目进展顺利,研发人员已经制作出效率达20.3%的高效单晶太阳电池,下面要进行的就是继续优化和量产。
863专题项目,计划到2014年底将太阳能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高到20%以上,并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光伏发电与常规火电的成本竞争力。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牢牢把握住未来能源产业制高点地位、在国内外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及推动国家新能源迅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中电光伏的研发实力雄厚,其首席技术官赵建华博士和研发副总裁王艾华博士保持着世界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记录24年,他们在1999年创造的25%效率晶硅电池的世界记录至今无人打破。2013年3月,因为他们在光伏领域的杰出贡献,两位博士获得了Advance Global Australian Awards(杰出海外澳人)奖,成为12名获奖者中唯一一对华人伉俪,他们还同时获得了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 Award(澳大利亚亚洲世纪奖)。在这两位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中电光伏研发团队不断突破,推出的QSAR单晶和 Waratah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水平。在2012年德国PHOTON实验室所做的户外太阳能组件测试中,中电光伏的QSAR单晶250瓦组件在151种组件中排名第五,体现了中电光伏高效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秀品质。
中电光伏的高效电池技术路线将是两条腿走路,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吕俊博士对中国电池网介绍,一条是高效单面电池技术路线,2012年底,中电光伏技术研发中心在即将推出市场的第三代QSAR电池技术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其他高效电池技术方案,实现了20.3%的转换效率。另一条是高效双面电池技术路线,就在前不久,中电光伏的双面电池的正面效率也突破了20%,双面综合的转换效率超过24%,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双面综合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7%。也就是说,863高效电池技术已经达到项目要求,关键就是要实现批量化生产。
为此,中电光伏在公司新建的研发大楼里专门建设了一条电池试验线,设计产能70MW,为高效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做准备。现在单轨35MW生产线已经到位,正在进行小批量工艺调试,目标是批量生产平均效率19.5%的第三代QSAR电池。待这一技术稳定之后,再结合其他的高效电池技术,20%以上高效电池即可批量生产。
高效电池在转换效率上突破还必须配套相应的组件封装技术,以获得更高的发电功率。为此,中电光伏配套了一条产能15MW的组件试验线,同时进行组件封装技术和高端组件产品的技术研发。这条先进的组件生产线可谓“百花齐放”,不仅可生产普通的高效组件,还可生产双玻组件、双面组件及全黑组件等新型产品。
863项目计划至2015年实现高效电池的量产,按照中电光伏目前的进度,其研发团队对项目顺利完成很有信心,他们计划在今年底明年初实现小批量的试生产,之后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