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正在走出“寒冬”。然而行内不少人士仍持理性乐观态度,光伏产业真正迎来“春天”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辉煌发展的时期,“光伏”遍地开花。然而,自2010年之后,受全球光伏需求下降的影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全行业出现了连续3年的亏损。
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特别是我国政府在过去两年不断出台政策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光伏业显现回暖迹象。从刚刚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多少可以看到曙光。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26家光伏企业合计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6亿元,均值为610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133万元增长了约95%。
然而,对于这种“回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示了担忧。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以后,行业不仅出现了回暖,而且前景非常好。这就让本来已经退出的企业又进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还没有调整过来,如果“忽悠”得太厉害,恐怕第二轮产能过剩又来了。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扶持光伏政策可以说是密集出台。7月,就在中欧光伏双反大战胜利前夕,《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提出2013-2015年光伏装机平均每年10GW。随后,9月出台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紧接着示范区项目、电价补贴、增值税退税等相关政策陆续问世,大大增强了企业对于光伏投资的信心。
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在11月11日举行的“2013光伏领袖峰会”上也表示,这次光伏行业的回暖是由于过去两三年的优胜劣汰造成产能下降,但光伏行业的调整并没有完成,现在又出现了高速发展。本来优胜劣汰以后要进行整合,领先的企业去整合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但现在情况反而是“蛇吞象”发生了。
香港上市的顺风光电收购昔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尚德电力旗下主要中国资产无锡尚德。这一“蛇吞象”的收购在11月12日举行的无锡尚德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上也尘埃落定。
据一家新能源投资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跟顺风光电接洽,投资顺风光电在西部建设光伏电站的项目。
如果说“蛇吞象”收购是个案,那么,建设光伏电站已经成为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光伏企业投资的重点。
“众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投资下游的电站,按理说这不正常。但没办法,低价竞争的情况下,利益链传递不到制造商,只能逼迫着企业做电站。其根本原因还是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产能过剩鼓励兼并重组,但是怎么做,单纯的低价竞争只会把优势企业给拼死。
事实上,“兼并重组”在政策层面已多次被提及。其中,在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在行业低迷期,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产业整合不是很彻底。而最近的“回暖”更是让很多已关停的光伏企业“起生回生”,扩大生产,这使兼并重组陷入了困境。
“兼并重组怎么做,不能靠政府,得靠市场。”朱俊生指出,现在都说劣币驱逐良币,为什么?只要有项目,大家都蜂拥而至。产能这么多,质量鱼龙混珠,最后还是低价取胜。这都是一系列的政策问题。
对此,王斯成也表示,真正的产业兼并重组应该是劣势企业退出,优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是现在市场竞争就是拼价格,缺乏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如果说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由中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产品进行分级,加强后评估等,可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