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企业寒冬投资电站求“突围”

   2012-12-13 《金证券》
48
核心提示:随着近期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多家光伏企业开始有所动作,汉能控股、晶科能源等光伏巨头先后公布了自己投资电站的计划。

随着近期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多家光伏企业开始有所动作,汉能控股、晶科能源等光伏巨头先后公布了自己投资电站的计划。

“组件价格下跌,却增加了电站开发者的收益。”国海证券分析师张晓霞表示,因电站审批和并网存在壁垒,盈利能力较强,国内部分地区运营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达10%-15%,电站运营仍然是光伏产业盈利能力较好的环节。

进军下游电站

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国外面临欧美、印度等国的轮番双反,处于“寒冬”之中的光伏企业不得不使出各路招数“求生”。

11月底,汉能控股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企业;紧接着,中利科技积极推进的增发方案修改后于12月4日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该方案计划募资10亿元投资光伏电站;12月7日,晶科能源宣布与国开行签署融资总量为1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用于晶科能源在海外光伏电站的建设、并购、EPC及工程承包等金融合作……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这些光伏巨头的动作指向一致:投资下游光伏电站建设。

“在薄膜电池领域,汉能最终的产品是发电站。作为太阳能电站系统集成商,汉能主要业务是出售电站,而不仅仅是出售组件。汉能也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持有部分电站。”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坦言。

事实上,A股不少组件企业都将目光投向拓展下游产业——大举进军国内光伏电站建设与营运。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A股中包括拓日新能、超日太阳、向日葵、中环股份、中利科技等多家光伏组件企业宣布进军国内光伏电站领域。此外,航天机电、盾安环境等上市公司也均披露了自己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意向。

“蛋糕”能卖出去吗?

“光伏下游市场其实是被迫打开的。有不少组件生产企业进入下游电站领域,就是为了消化库存。面粉卖不出去就做成蛋糕再卖,总比放在库房里强。”常州一家光伏企业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金证券》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光伏组件生产的利润率会越来越薄,未来光伏产业的利润将逐渐向两头转移,即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电站投资。

“光伏电站运行,因电站审批和并网存在壁垒,盈利能力较强。”张晓霞表示,近一年来光伏电站BT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企业从“申请批文-建设电站-并网-转卖移交”短短数月时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8%-10%的净利润率。

另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光伏企业投资电站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并网困难、补贴政策变化、有无下家愿意接手等。作为光伏电站投资商,李河君认为国内电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值得信任,因为电力的购买者是电网公司,其信誉有保障。

融资门槛难跨

“开发-转售”的模式看似不错,但投资电站动辄数亿元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一大“心病”。

“太阳能电站融资相对要容易很多。”李河君表示,“因为电站的业务模式非常清晰,发电以后现金流都是非常稳定的,可以比较容易测算出能挣多少钱。银行愿意给太阳能电站贷款。”不过,中游的组件生产项目融资确实比较难。

国开行江苏分行一位负责人向《金证券》记者透露,目前国开行对光伏下游的优质企业比较支持,国内项目积极提供贷款,国外的项目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供贷款。

上述行业分析师也向记者证实,光伏企业若以组件生产线融资确实很难被市场认可,不过,光伏电站相对容易一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