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尽早明确光伏补贴执行年限

   2013-04-09 中国石油报
42
核心提示: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相关规定,正式裁定对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人们不禁怀疑,中国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相关规定,正式裁定对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人们不禁怀疑,中国光伏产业还能再次拥抱春天吗?

笔者认为,尽管光伏发电补贴政策的科学制定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但是在补贴标准下行趋势确立的前提下,尽早明确不同光伏电价补贴的执行年限已经时不我待。

产业投资呼唤尽早确定补贴价格执行时间。光伏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市场行为,其次才是政策扶持下的市场行为,所以光伏的几大市场要素不可或缺:市场容量、价格区间和成本分析。要素缺少的市场,不成其为市场;不是市场化的产业,是没有前途的产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光伏产品生产企业是以国外市场补贴标准确立的价格决定投资规模的。2011年8月1日,国家确定了光伏发电补贴上网电价,这才有了规模化的国内市场。2012年年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意味着一个大规模的产业投资发展时期的到来。此时如果不能在明确光伏电价补贴的基础上尽快明确执行年限,结果只能与国家的美好愿望相背离,因为缺少投资分析的基本市场要素。

产业资本投资呼唤尽早确定补贴价格执行时间。成本的降低离不开规模的放大,规模的放大离不开产业资本的支持。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终端市场建设目标是21GW,按照现有建设标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次性投入2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当前产业处于深度整合阶段,现有的股权、债权、银行融资之路几乎完全关闭的投资环境下,实现这一目标近乎天方夜谭。必须依靠多种形式的金融手段,例如基金、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大规模、广泛地把社会资金吸引到这个市场中来。但是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大批投资基金在撤离光伏市场。咨询公司MercomCapital表示,对比2011年19亿美元的投资,2012年投资狂跌至9.92亿美元,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金额。究其原委,光伏产业的短期低迷是直接原因,中国光伏产业投资环境不完善应是深层次原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没有补贴价格执行时间,无从进行投资分析。2011年年底前建成的执行1.15元电价标准,2012年执行1元,2013年开始讨论更低的不同价格区间,以后是什么标准不知道,每一个补贴价格执行多少年更无从知晓。这意味着市场价格未知,产业投资回报未知,更意味着产业资本的必然退出。

良性资本市场的运行呼唤尽早确定补贴价格执行时间。以2004年受德国等欧洲国家实行大幅电价补贴影响为开始,中国光伏产业确有一轮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过程。但这只是光伏产业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因为不成熟,就有了尚德的股票从最高80多美元跌到当前0.4美元,就有了光伏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全无的结果。一个理性、健康的产业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长期稳定合作。光伏产业的未来前景和规模足以吸引大量金融资本持续进入,而他们再次进入的重要条件只能是市场要素的完备和补贴电价执行时间的明确。

德国执行20年不变的电价补贴政策未必是最科学的,因为随着技术和规模的提高,成本是在不断降低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持续20年不变的补贴,必然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支出,是难以持续的产业补贴政策。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关于降低补贴期内补贴标准的激烈争论就是最好的说明。笔者认为,确定电价补贴执行时间,关乎技术进步、市场规模和社会承受力,必定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中国应当在汲取别国经验、根据国家承受的能力、制定向下浮动的补贴标准的基础之上,尽快明确每一补贴价格的执行时间。(作者红炜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目前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不一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拖累,反而会使相关行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日报:尽管尚德破产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但巨额银行贷款面临风险,暴露出银行业管理上的严重问题。行业应高度重视各种潜在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对新兴产业扶持,应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加强企业市场前景和风险预测,实现信贷投放稳妥可靠。

@中国工业报:未来,太阳能发电会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普通工商业主、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也能自发自用,甚至能以此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中国能源报:专业化生产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专注这个领域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产业链企业间的强强合作,利用双方企业的优势,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快速降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