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业再受追捧 风光背后存隐忧

   2014-11-24 新华能源
69
核心提示:  光伏业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目前,随着国务院《关于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及近期国家能源局又公布了关于
  光伏业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

目前,随着国务院《关于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及近期国家能源局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国家政策扶持及技术创新等利好消息,整体回暖迹象明显,各类资本蜂拥而入。

“很显然,这个在3年前因产能过剩而被抛弃的产业,将再次受到追捧。”有业内人士对新华能源表示。

不过,与房地产行业不同,光伏是一个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行业,如果政府补贴出现变数,整个光伏行业的利润就会被颠覆。所以,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冲动资本的“搅局”,如何权衡是业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政府推手

地方政府被认为是光伏业幕后的推手,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曾是新能源领域首富,素有“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曾点燃了中国各地对光伏制造的狂热,在其创立无锡尚德之初,政府的身影便如影随形。

2000年,施正荣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回到江苏省无锡市准备创办太阳能公司,但缺少资金。在无锡政府的支持下,拥有国资背景的当地知名企业纷纷出手相助,这其中包括了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山禾制药等8家国企,施正荣共融资600万美元。之后他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尚德在美国上市,占股75%的国资全盘退出。

从中不难发现无锡尚德成功背后的政府隐形之手。

另一位新能源首富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的崛起也同样缘于地方政府之手。2005年7月,在苏州从事劳保用品生产的彭小峰华丽转身,在江西新余市成立赛维,从事太阳能硅片生产和高纯度多晶硅和太阳能组件制造。2007年赛维在美国上市,彭小峰成为国内新一任新能源行业首富。

据了解,当时把赛维建在江西省新余,也同样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当然此后这些企业也给了地方政府丰厚的回馈。尚德成为无锡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新能源的标志,而赛维也曾一度占据江西省总出口的六分之一。

尚德与赛维的成功,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光伏造富的机会与美好前景,各地开始纷纷仿效上马光伏产业。

从2007年开始,各个地方政府开始打造光伏产业大省,标榜新能源概念,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从几十家光伏企业迅速飙升至近千家光伏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一些地方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也开始纷纷转型光伏制造,整个行业一片热浪滚滚。但鱼目混珠者甚多,真正成功的不多。

仅江苏省而言,在无锡的尚德成功之后,苏州、南通、扬州、南京等地区纷纷涌现了各种光伏企业,但多数是电池组件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项目居多。而其他省份也大多如此,这也为以后的过剩埋下了隐患。

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压制的需求启动,光伏行业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期,但这一景气期却因欧债危机爆发导致各国财政补贴削减而戛然而止。

事实上,光伏行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补贴,补贴下调直接影响到装机需求,欧洲是我国光伏行业第一大市场,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迟迟不能启动。景气期时行业的无序扩张,最终酝酿了产能过剩的“苦果”。

一位光伏组件商对记者表示,地方政府都在简单地复制尚德模式,同质化竞争严重,一味求大,不求销量只为规模。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为了发展光伏制造,而特意去建造一批光伏发电的市政工程,但当外地光伏企业来竞标时,必备的条件就是需要在当地投资建厂,并且声称可以帮助贷款、融资等,这些无疑进一步催生了光伏产业的泡沫。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带来价格的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陷入低潮。

显然,危机是由严重的产能过剩所导致。在这场过剩危机中,地方政府难辞其咎。

跨界资本来袭

热情似乎正再次光顾这个曾被冷落的行业,就连和光伏产业毫不相关的史玉柱也是“磨刀霍霍”。 “史大嘴今天开始上课学习清洁能源,争取三个月拿到硕士学位。” 史玉柱近期的一条微博这样写道。

中国光伏行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关于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央相关部委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国光伏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近期国家能源局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并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国家层面的政策环境非常良好。

据了解,史玉柱已成立了一个名为绿巨人的公司,重点投资光伏业。业界普遍盛传,其规模在40亿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许家印掌舵的恒大集团,近期也在光伏行业屡有大手笔布局。在9月底向外界宣告多元化经营触角伸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仅仅数天后,地产公司恒大地产集团就携手Solar Power, Inc和香港上市公司国藏集团签订了备忘录,拟合计以12亿港元的代价认购国藏股份,相关资金用于发展太阳能业务。

“由于国内市场大规模的启动和海外市场的发展,光伏产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正在持续回暖,很多企业恢复了盈利。据统计进入工信部名单的企业利润率达到合理水平,领先企业已连续几个季度达到100%满产,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已不存在。” 中国光伏业协会会长高纪凡曾公开表示。

实际上,跨界投资光伏业的并非只有史玉柱和许家印2人。华北高速近期也公告称,拟改变部分募集资金投向和实施主体,以公司全资子公司华祺投资为收购主体,收购新疆110MW光伏电站项目股权。完成收购后,公司将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向,加上部分自有资金,以垫资方式通过华祺投资向新疆110MW光伏电站项目公司垫资,用以支付项目公司工程总承包款,垫资金额9.96亿元。

华北高速在光伏产业的布局始于2013年。当年8月,华北高速首度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动用2.25亿元收购江苏徐州丰县23.8MW光伏电站股权项目。其后,再度变更部分募集资金,联合常州光伏相继完成了对科左后旗40MW项目收购与增资,涉及募集资金3.65亿元。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光伏板块的态度,今年也经历了由冷到暖的迅速转变。以爱康科技为例,其定增预案公告发布次日股价跌停,龙虎榜显示三家机构出货519万元,占当天成交总额的25.42%。乐山电力定增预案公告次日也表现不佳,高开低走全天仅涨逾2%。但经过今年一、二季度继续调整,三季度起板块已现明显反弹,上述爱康科技、乐山电力三季度股价阶段涨幅分别为55%、56%。

一级市场方面,9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定增结果,机构参与度明显提升。爱康科技的发行对象名单中,4家公募基金的累计认购比例就超过了50%。

“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给广大新能源企业带来了新机遇,对提升行业信心,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东称。

隐忧尚存

不过,热潮背后的诸多不确定仍待解决,在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光伏产业的前车之鉴,地方政府不能健忘。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国家和地方利好政策的出台,令光伏业的资本市场融资、项目申请及银行放款等,都比以往更加放松。

然而,风险犹存。比如,建设一个分布式电站项目,银行通常会要求电站进行担保,但是电站资产稳定性存在较多的变数。光伏电站的保险及理赔、电站EPC建设方与电站投资方之间由于垫款等原因,彼此的摩擦也较多,此前顺风光电就与中科恒源在宁夏项目的支付资金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电站项目的产品质量也令人忧心忡忡。虽然目前投融资环境已比以往有较大好转,但是一些光伏电站为了谋取更高利润而节省投资,采用质量不佳的光伏组件和支架来应付了事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电站投资方因为电价补贴不及时到位,也会向下转移,让EPC公司及材料供应商不得不经常垫付资金。

“ 国家和地方政府光伏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无疑对光伏企业是重大利好,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感到温暖。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未能深入解读,缺少统筹规划,缺少对企业的正面引导,市场调控力度薄弱。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逐利而动,弃自身长期发展、行业秩序于不顾,恶性竞争。”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的健康有序,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保障。

虽然光伏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正在持续回暖,很多企业恢复了盈利,但是由于我国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发展时间较短,下游项目和分布式项目有关标准还没有完善,各类投资主体扎堆涌入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势必会扰乱应用端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领先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部分落后产能正在被市场淘汰,未来几年光伏行业还会处于持续的优胜劣汰和兼并整合的发展阶段。”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国家应继续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引导。政府层面应制定各项管理、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应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如今,在各类资本汹涌来袭的当下,如何能不从蹈覆辙、规避风险、引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或许是热潮背后光伏从业者应清醒面对的现实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