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能源,新政策,新发展
一、贸易战
论及2014年最重大的新能源事件,以中国、美国、欧洲为主战场的国际贸易战,对全球太阳能产业版图的影响不言可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地,也是目前最大的市场,虽曾与美、欧达成相关协议,但贸易纷争卷土重来,造成太阳能产业从供应链到市场布局都产生了空前的变化。
以中美双反来说,中国与美国曾于2012年就产品倾销与补贴问题达成关税协议,后因德商SolarWorld控诉中国厂商透过第三地(主要为台湾)进口电池等产品来逃避关税,因而发起第二波双反,并将台湾列为反倾销被告。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台厂有反倾销事实,因此对台厂课征了20.86~27.59%的高额税率,对中国厂商也课以26.33%~165.4%的反倾销税率与18.56%~35.21%的反补贴税。
由于中国与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出海口,新双反的高额税率对台厂造成极大压力,不仅使台厂第三季的营收普遍退步,也逼使台厂必须加速海外布局。中国受惠于内需市场,受双反冲击不如台厂强烈,但国内无法吸收产能,仍须寻求海外市场。
全球贸易战
延烧全球的贸易战争,对太阳能产业各个层面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所面临的贸易压力不止来自美国。由SolarWorld领军的欧洲EUProSun同样对中国发起新一波贸易制裁,要求欧盟贸易委员会调查中国违反先前“限价限量”的违法行为,亦即“反规避”调查。目前此调查仍在进行中,受指控的对象也从中国扩大到周围的日本、台湾、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厂商。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对相关地区的产业以及市场带来莫大影响。
二、减碳协议
全球气候变迁愈剧,但接续京都议定书的新气候协议至今难产,各国仅能持续协商,并寻求可行的解方。技术愈精的再生能源发电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方法之一,因此,许多国家都藉著推广再生能源来缓和碳排放量。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藉APEC举行的欧习会上,两国达成减碳协议,美国将于2025年前降低碳排放量为2005年时的26~28%,中国则承诺继续发展零碳排能源,并于2030年之前达成同样的减碳幅度。
中国的空气污染严重,寻求替代能源除可降低碳排,也有助改善空气品质。除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之外,中国近年来也致力于推行零碳排的电动车。由于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正式的减碳协议与新能源政策,皆表示中国正在大开新能源市场之门。
三、各国补贴大幅变动、日本停止太阳能并网
国家补贴和上网电价趸购(feed-intariff,FiT)政策与新能源发展密不可分。以德国、意大利等国为例,产业发展与补贴亦步亦趋;当补贴减少时,产业也会跟着衰退。因此,透过政策即可看出产业变化的端倪。
部分欧美国家于2008年前后开始投入再生能源补贴,有效推动了产业发展。近年来,市场从欧洲转到亚洲,日本是最投入的国家之一。自2011年福岛核灾后,日本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一方面降低对核电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为灾害断电做准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政府对再生能源的推行也不遗余力。
虽然有越来越多国家投入补贴,但也有许多国家在逐步删减,包含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皆已公布2015年的补助删减计划。以太阳能为首的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脚步,近年内预期将趋缓。
于此同时,日本公告停止大型太阳能电站并网申请,也将影响太阳能产业的走势。日本市场具一定指标性,透过所推出的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可看出未来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由日本经验来看,太阳能等再生能源除了需转而重视基本需求和服务之外,亦须开始开发新市场。
四、新兴市场崛起
随着再生能源成本降低以及既有市场饱和,许多厂商都把目标转移到新兴市场,包括:东南亚、非洲、南美洲以及中东等。这些国家普遍拥有丰沛的日照资源,被视为太阳能的蓝海。
除了市场潜力之外,这些地区也因人力资源较为便宜,吸引愈来愈多国际业者前往当地投资设厂,寻求曝光。今年的巴西世足赛上,中国厂商英利赞助世足赛场馆太阳能发电系统,即是一例。
在广大的新兴市场中,印度是特别受瞩目的国家。印度今年选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政策的新总理莫迪(NarendraModi),并积极规划再生能源分配,更提出五年安装20~100GW太阳能的目标。莫迪的政策不仅将对缺电地区有正面帮助,同时也反映了新兴市场的庞大潜能。
太阳能企业变动兴衰
随着产业持续蓬勃,企业的整并与变化也愈来愈多。以下为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太阳能企业动向:
整并、合作与扩产
由Tesla执行长ElonMusk担任董事长的SolarCity买下网络筹资平台CommonAssets以及高效太阳能电池厂Silevo。同时,Tesla也与Panasonic合作建立锂电池工厂Gigafactory,将电动车、储能与太阳能纳入企业版图。
美商SunEdison成立子公司TerraFormPower,并共同收购了美国FirstWind,正式从太阳能产业进军风电产业。
美商SunPower的累计电池生产量到达10亿片大关,并持续电池扩产计划;在马来西亚的电池厂产量可望扩产750MW到达1.5GW,同时为进入家用市场买下了SolarBridge。
中美晶于2014年年初用2欧元的价格买下德商Bosch旗下的组件厂aleo,继续推进太阳能产线一条龙的垂直整合。
欧洲能源大厂E.ON宣布放弃煤、油等传统能源,全力投入开发再生能源。
台厂茂迪与新能源就硅片事业进行策略合作,目标为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挪威太阳能电池商RECSolar被中国蓝星集团买下,将与旗下晶硅品牌Elkem合并。
台厂昱晶与新能源合作成立新的JV“同昱能源”,目标为生产台湾品牌之高效太阳能组件,初期产能为170MW,2014年底前预计扩产到320MW。
日厂Tokuyama德山于10月底宣布马来西亚多晶硅工厂落成并开始量产,预计年产量为13,800吨,初期稼动率七成。
重组、破产、中止事业
中国无锡尚德于2013年申请破产,后由顺风光电在今年顺利以5.33亿美元买下,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厂之一。
赛维LDK海外业务破产,于年底时通过破产重整。
上海超日太阳能债务违约,是中国首例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事件。
GTAdvancedTechnologies(GTAT)因与苹果公司的蓝宝石供应合约出现供货问题而破产,使旗下太阳能相关技术的供应受到影响。但因GTAT已逐渐淡出太阳能事业,因此对太阳能产业链影响不大。
韩国外延片、Ingot厂Nexolon因财务困难而于八月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杜邦DuPont宣布将于今年底中止硅薄膜产线。韩厂LG、Samsung也接连整并企业,并退出太阳能事业。
日商夏普Sharp宣布退出欧洲太阳能发电事业,全球仅保留日本的太阳能生产据点。
台湾唯一的多晶硅量产厂商福聚太阳能宣布将逐步减产至0吨,使台湾太阳能产业回到过去的“无头”状态。
德国逆变器厂商SMA与中国厂商Zeversolar策略合作,但因欧洲市场衰退快速,2014年底传出将裁员。
中国协鑫集团旗下的保利协鑫(GCL-Poly)宣布售出硅片业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