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彭博:2040年太阳能价格将更低 投资将达3.7万亿美元

   2015-06-26 集邦新能源网
51
核心提示: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表了《2015年新能源前景》报告,预测未来25年内的全球能源版图变化。报告认为,未来太阳能的价格会比现在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表了《2015年新能源前景》报告,预测未来25年内的全球能源版图变化。报告认为,未来太阳能的价格会比现在更低,且屋顶型的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将引来美金2.2万亿元的投资;整体太阳能投资将达美金3.7万亿元。

报告明确指出,大型、集中式的发电系统将会逐渐被分布式系统取代,一般居民与商业用户陆续接受采用太阳能系统搭配储能设备,将为未来的能源版图带来许多变革。但是燃煤仍无法被完全取代,碳排放量仍会持续上升。

五大能源版图变迁

太阳能随处可见:太阳能的技术成本将逐年降低,并引发投资热潮,投资额可高达美金3.7万亿元。

人人可用太阳能:在美金3.7万亿元的太阳能投资中,预计将有2.2万亿元投入屋顶型或地区性的小型太阳能系统,一般居民或业者将能自行发电并储存在电池里。部分目前生活在无电地区的人民也有机会首度享受电力。

需求逐步降低:照明与空调等节能科技的进步,将把用电量需求成长率压低在每年1.8%左右,比1990~2012年间每年成长3%的速度要来得慢。在OECD国家中,2040年的用电量会比2014年更低。

天然气昙花一现:天然气无法如现今所想的成为摆脱燃煤的“转型燃料”。北美可能改以页岩取代天然气,但燃煤转型至燃气只会发生在美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多半会采用燃煤与再生能源。

气候危机加剧:纵使有8万亿美金的再生能源投资,发展中国家的旧式燃油、燃煤发电仍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到2029年;到了2040年时,碳排放量仍将比2014年高出13%。

小型太阳能将占重要地位

BNEF执行长JonMoore表示,BNEF去年预测再生能源投资额将会在所有能源投资额中占有一大比例,后来证明这是合理的预测。今年的最新研究显示,小型太阳能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报告认为,小型太阳能系统,如与建筑结合的屋顶型系统和地区性的太阳能系统,装机量会从2014年的104GW巨幅成长17倍到2040年的1.8TW(1800GW),主因是每MW太阳能系统的成本将因转换效率提升、新原料与新工艺采用,而比现在降低47%之多。

BNEF首席太阳能分析师Jennychase认为:“截至目前为止,小型太阳能系统的投资主要仍来自富裕国家,如德国、美国与日本。但到了2040年时,发展中的经济体将会投入1万亿美金发展小型系统;某些无电的偏远村落也将因而受惠。”

这份报告从能源的成本、政策、科技与财务方面切入,指出从现在开始的25年之间,全球能源产业将出现重大的成长与变化,“除碳”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然而燃煤仍将提供可观的能源,BNEF顾问团主席MichaelLiebreich指出:“除非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否则碳排放量在未来15年内还会继续成长。”

化石燃料仍将占四成以上能源

2015到2040年间,全球将有12.2万亿美金的能源投资,其中OECD国家仅占22%,其余78%将投入亟需能源的新兴市场。其中,再生能源投资又将占三分之二比例,旧式的燃煤、天然气与核电分别会吸引美金1.6万亿、1.2万亿与1.3万亿元投资。

在整体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方面,BNEF预测2040年时全球陆域风力发电装机将成长五倍到1.8TW,离岸风力发电将成长25倍到198GW,大规模太阳能系统装机量将成长24倍到1.9TW。其他“弹性容量”(如:透过电网平衡多种再生能源,包括电池、需求回应以及可快速启动的燃气发电机组)将成长17倍到858GW。不过,2040年时,全球仍有44%电力来自化石燃料,低于2014年的67%。

由于经济与人口成长,全球发电量到2040年将成长56%,年碳排放量也会从目前的13.1Gt成长到2029年的15.3Gt峰值。发展中国家的燃煤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会高于零碳排发电所削减的量,直到2030年之后才会反转。但即使如此,2040年预估全球年碳排放量仍高达14.8Gt,高于2014年水准。

BNEF欧洲、中东与非洲研究单位的主任SenHenbest表示,若碳排放量如报告所预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到2035年时预计将会超过450ppm,人类将无法扭转气候变迁趋势,难以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之内。“今年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迁论坛所将制定的政策依然不够,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还需要更多的政策,”Henbest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