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汉能多个光伏项目进展迟缓 资金来源成

   2014-06-25 网易财经
50
核心提示:  6月的山东省禹城一片丰收的景象,这里的土地平整而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禹城市西北方向的房寺镇红星村
  6月的山东省禹城一片丰收的景象,这里的土地平整而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禹城市西北方向的房寺镇红星村,有一块超过200公顷的撂荒土地,杂草丛生。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是为光伏电站项目预留的土地。
 
  正在旁边地里干活的村民说,这块地涉及10多个村,过去此处密布麦田和鱼池,现在已经空了3年多时间,年年都听说电站要开工,却没见动静。虽然政府每亩地给村民600斤麦子的补贴,但是如果种上庄稼,一年收两季,一亩地年收入也能有两三千元。
 
  这座光伏电站由全国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汉能控股集团投资。该电站在2012年年底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装机容量为40MW。而此前的2010年11月,禹城与汉能签订协议时,对外宣称该项目装机容量为500MW,因装机规模巨大而名噪一时。
 
  禹城项目
  记者多次联系汉能询问光伏电站改变装机容量的原因以及何时开工建设,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汉能仍没有回复。
 
  今年年初,山东省内数家媒体报道称,该项目6月完成场内建设,9月底完成调试,年底可实现并网发电。
 
  但记者6月11日在项目现场没发现开工迹象,当地村民介绍,近期附近只新装了一台小型变压器,还是供电部门安装的。不过,汉能近期发布了项目总承包工程监理招标公告,这或许意味着荒芜的土地将迎来新机。
 
  房寺镇光伏发电项目向东20公里,是汉能计划投资120亿元的禹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该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1GW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其中一期投资32亿元,年产250MW。2011年2月10日制造基地开工建设,10个月后第一批电池下线,被标榜为“禹城速度”。产品下线当天,禹城市负责人在冒着热气的第一块薄膜电池板上签名留念。在禹城市方面的努力下,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被列为德州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山东省引进的最大规模单体科技项目。
 
  汉能与禹城结缘于2010年11月底的一个周末,德州及禹城政府领导亲赴汉能总部北京,签订期待已久的协议——汉能将在禹城投资220亿元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和500MW光伏发电站两个项目。这距离双方第一次接洽仅仅73天。
 
  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禹城虽然距离济南1小时车程,距离北京也仅4小时车程,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在经济发展上尚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两个大项目的到来,毫无疑问让禹城十分期待。
 
  在双方接洽初期,禹城方面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到落地、开工、建设,再到为企业环评、土地审批、申请国家扶持提供保姆式服务,并在项目初期提供无偿办公场所。薄膜电池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禹城还帮助项目进行废水处理厂、变电站、天然气接收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高标准建设振兴大道、创业街等13条总长20公里的道路。
 
  2012年4月28日,禹城汉能公司4条非晶硅锗三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宣布正式量产,禹城高新区和汉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投产仪式。而后续的发展却让当地政府有些困惑。一期规划产能250M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量产当年营业收入却不足2000万元。
 
  “2012年实际上没怎么生产,一直这检修,那检修的。”禹城市经信局副局长赵军说。据禹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项目2013年产能已经扩大到300MW,但全年营收仍然不足3亿元,而当初该项目规划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5亿元。记者尝试向汉能核实上述销售数据,但没有收到答复。
 
  禹城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汉能项目之所以营收比较少,是因为光伏全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和欧美“双反”影响。可事实上,光伏“双反”并不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也公开称薄膜太阳能行业是技术导向型的,市场并不过剩。
 
  光伏帝国
 
  汉能2009年进入光伏领域,此前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旗下控股或参股了14家水电站,权益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厂。从未涉足光伏领域的李河君当年就抛出了2GW的光伏投资计划,而行业龙头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也不过1.8GW的产能。
 
  此前数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各地方政府努力推动,以及欧洲多国政府出台光伏补贴政策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尚德、赛维等光伏企业炙手可热,施正荣在10年间,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创业者跃居为中国首富。
 
  李河君介入光伏领域之时,堪堪赶上这一波火爆行情尾声,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投资热情。
 
  2009年,汉能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落户广东河源,投资达280亿元,规模产能为1GW,汉能由此正式进入光伏产业。该项目从2009年7月1日签订框架协议,到同年10月28日进场筹建,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在当地媒体报道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汉能速度”。
 
  李河君没有选择常规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而是选择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路线。
 
  随后,汉能又相继在黑龙江双鸭山、四川双流、山东禹城、江苏邳州、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签下光伏投资协议,总投资额高达上千亿元。李河君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投资项目动辄上百亿元,但凡项目开工,多有各地政府领导出席,新闻照片中的李河君显得信心十足。
 
  伴随着欧债危机、政府削减光伏补贴以及欧美“双反”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开始降温,需求不断下降,企业毛利趋减、库存积压严重,各种征兆开始预警行业凛冬将至。大多中国光伏企业持观望态度,谨慎扩张。
 
  而汉能却在2012年到2013年大手笔并购了德国索力比亚公司、美国米亚索能公司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3家薄膜太阳能光伏公司。
 
  短短5年,一个年产能达到3GW的巨大光伏帝国已具雏形,李河君的“光伏战车”轰隆前行。
 
  在汉能的官网上,列出了汉能在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兴建的九大基地。汉能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汉能薄膜发电年产能已经达到3GW,相当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40亿千瓦时。
 
  此外,汉能还不断推进应用领域的合作。2012年6月,汉能在北京、深圳、大连、南京、沈阳等城市的宜家商场安装屋顶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板。今年4月22日,在特斯拉北京首批用户交车仪式上,两座光伏充电站系统亮相,其制造者正是汉能。
 
  今年2月26日,汉能又与山东淄博市签订3GW光伏产业集群暨一期600MW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协议。据称,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其中一期建设产能600MW,投资约60亿元,3月开工建设。
 
  此前6天,汉能在唐山曹妃甸计划投资250亿元,建设规模为3GW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柔性应用产品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0.6G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资60亿元,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建设2.4G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柔性应用产品项目,投资290亿元,计划2015年底建成投产。
 
  一个月内,相差不到一周,汉能在两个城市同时计划兴建3GW规模的光伏项目,李河君的光伏帝国版图继续扩张。
 
  迟缓迹象
 
  李河君的“光伏战车”除了在禹城进展缓慢外,在南京经济开发区、常州武进高新区、浙江长兴开发区也出现了迟缓迹象。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汉能江苏南京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注册已经超过3年,曾经被列入南京市2012年度重大项目。按照当年项目规划,这属于汉能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制造基地,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35亿元,占地66万平方米,全部达产后年产能为1.25GW,其中一期产能300MW,投资27亿元,计划于2012年建成投产。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局局长陈怀恩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项目至今尚未投产,厂房建设才刚完成,我们时刻关注项目进展情况,也进行过催促,汉能承诺了加快速度。项目原来生产硅基薄膜电池,此后汉能提出修改技术路线改为生产铜铟镓硒薄膜,并称这能带来更高附加值。既然这样,那就再等等吧。”
 
  “改方案后,项目才刚刚完成可行研究报告。”南京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部长张漾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在距离南京140公里的常州武进区,4年前也与汉能签订了总投资达120亿元的协议,总规模为1G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税金超22亿元。汉能武进项目签约后,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2年1月14日,首片电池下线。
 
  当记者询问该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时,武进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当地宣传部回复记者称,该项目去年的产值没有达到2000万元,因此政府部门暂无其生产经营统计数据。
 
  “企业连规模以上都没达到,你采访也没有大意义,薄膜太阳能在武进不是重点发展项目。”武进宣传部一位周姓负责人说。
 
  在常州另一侧的浙江长兴县也拥有一个汉能薄膜太阳能基地,与南京、武进汉能生产基地呈三角形分布。这个被称为浙江省2011年重大工业项目的薄膜太阳能制造基地于2010年10月开始建设,次年12月首片产品下线。投产当天,彩旗从长兴县经三路口一直插到汉能厂区,颇为壮观。
 
  按照规划,汉能长兴基地总投资118亿元,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GW,一期项目建设250MW,投资28亿元,一期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约21亿元,年税后利润达4.5亿元。据长兴政府方面知情人士透露,长兴项目今年1至5月产值为2.56亿元,仅仅是当年预计的1/3。
 
  记者在汉能浙江长兴厂区采访时看到,除了三名保安外,鲜有人员进出厂区,临街的两栋楼房似乎没有安装窗户。保安解释说,后面那栋楼安了窗户,人都在那栋楼住。
 
  对于上述建设项目迟缓的原因,记者多次联系汉能采访,并告知截稿时间,但未予答复,只有汉能公关公司负责人称,禹城、武进、南京、长兴等这些地方项目都不具有代表性。
 
  帝国财政
 
  汉能自从2009年涉足光伏领域以来,粗略估计拟投资总额约上千亿元。投资薄膜太阳能之前,李河君旗下的主要资产是建在云南丽江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李河君多次将水电站比作全年无休的“印钞机”,但水电业务每年提供的现金仅“几十亿元”,远不能满足光伏版图的扩张胃口,汉能的钱从哪里来?
 
  李河君进入光伏领域后在多个场合提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好处:成本低、生产过程无污染,将取代晶硅电池路线,最终会主导太阳能光伏领域。李河君还专门编了顺口溜:“太阳能,量无限,面无边,照无时,盖无偏,取无价,用无染。”
 
  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中预测,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的潜在直接规模约达10万亿元,相当于中国汽车工业的3——5倍,间接拉动经济增长规模30万亿元。
 
  在李河君的激情感染和此前光伏行业火爆发展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被点燃。
 
  在汉能禹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中,一期投资32亿元,禹城给予了数亿元配套资金和贷款的扶持。在确认汉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及光伏发电基地项目落户禹城后,中国农业银行德州分行出具了5.73亿元的有条件贷款承诺函。
 
  据《新世纪》报道称,河源项目是唯一由汉能投资而地方政府未出资的项目,河源政府只拨给汉能65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而海口和南京、长兴的汉能光伏项目,地方政府不仅出地,还出资,其中长兴政府承诺配套出资8亿元,南京政府承诺出资8亿元。
 
  在汉能成立的海南光伏有限公司的6亿元注册资本金中,有3亿元是海口市政府提供的无息借款。此外,海口市政府帮助汉能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争取了6000万元的项目扶植资金。在政府的协调下,汉能又从海口农信社获得5亿元贷款。
 
  虽然汉能在各项目签约之初承诺投资,而随后在项目分期展开,政府扶持银行贷款等众多路径之下,汉能实际投资成谜。
 
  无法判断各地项目迟缓与政府的配套资金和贷款到位情况有何关联,但是近日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回应不愿在地方投资中拿出足够资金时称:“一个项目的发展,汉能会投入30%到40%的资本金,当然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帮助解决贷款,而土地政策则跟其他所有项目一样。汉能会根据合同进行投入,但有些地方政府却无法兑现承诺,所以汉能现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首先判断地方政府的条件和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