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更大比例的热能需求该如何用新能源替代?

   2014-09-28 CSPPLAZA
95
核心提示:  我们常常乐于去探讨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革命话题,却极易忽视热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根本事实。在全
  我们常常乐于去探讨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革命话题,却极易忽视热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根本事实。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热能的消耗约是电能消耗量的两倍,这一点是人类的现实需求决定的,本质上是无法改变的,而热能的供应目前仍大比例地依靠燃气或燃煤等传统能源。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迈向全新的绿色能源时代,建立一个低碳甚至零碳的新世界,为此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解决热能和电能的供给问题。

从可再生热能的角度来看,目前得到一定程度利用的是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光热、风电等。生物质能的开发受到地理、环境生态、与造纸等工业争抢原料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成本下降空间也极为有限,基本不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地热能的利用受到地域条件的极大限制;太阳能光热技术目前则局限于低温的热水供给,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未来全球的主导性能源,这一点已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广泛认同,但要实现全球的热能和电能需求均由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供给,面临的障碍还有很多,本文要探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目前以电力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太阳能和风能在未来该如何体现其热能供应者的角色?

德国智库AgoraEnergiewende发布的《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报告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德国,大部分的热能需求增长出现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些月份也正是风力最强也即风电成本最低的时候,这提供了很有利的相关性。即可以考虑将风电转为热能来满足寒冷季节的热能需求。

热能相较于电能,更易于存储,且存储成本要低廉很多。利用风电甚至于光伏发电提供热能供应是一条值得研究的可行之道。如风电采暖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示范。但这需要将电能转为热能存储后再释放利用的转换过程,不可避免地将带来一部分的能量损失。但从远期来看,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热来满足热能需求应是一大发展趋势。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双重模式的热电系统将被采用。这种系统将电力和热力行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利用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电能来生产热能满足需求。即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充足时,享受较低的电价,利用电能生产热能,供应或存储热能以备高峰需求,在风力和阳光较弱、电价较高时,则转而使用天然气等来生产热能。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生产电能,继而再将这些电能转化为热能来满足我们的需求,通过这种二次能源转换似乎是未来我们逐渐放弃化石能源的“曲线救国”方案,相较来看,太阳能光热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解决方案,即其可以直接生产热能来满足需求。

低温太阳能热水技术已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庭的热水需求,现在,聚光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向更高品位的热能需求领域迈进,但囿于政府长期以来“重电轻热”的思维模式,可再生热能的应用和市场一直以来在蹒跚前行。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讨论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电价”问题,而现在,也应是我们开始讨论可再生能源“热价”问题的时候了,国家能源局一直在研究制订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方案》将重点落在以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为主的供热应用上,但自去年6月份开始传出此消息至今,该方案仍未出台。

可再生能源热能市场作为一个相对“草根”的市场,没有强势的电力央企和实力民企的参与,没有政府、行业以及媒体的重视和呼吁,其发展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但现在,我们必须去认真思考一下“未来更大比例的热能需求该如何用绿色能源替代?”这一关键问题,无论是新能源电转热还是新能源直接供热,政策层面应当尽快给出一个支持框架。因为未来我们发愁的将会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大比例绿色能源供应的新世界,我们无法离开的热能由谁来供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