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金融属性是日本光伏大发展重要因素

   2014-09-03 中国电力报
57
核心提示:  5月18日,由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与日本伸和工业株式会社联合投资的 大阪南港太阳能第一号发电站项目竣工投入运行。据商务部
  5月18日,由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与日本伸和工业株式会社联合投资的 “大阪南港太阳能第一号发电站”项目竣工投入运行。据商务部消息,这是中国电力行业在西方先进七国发的第一度电。

随着欧美光伏市场相继采取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政策,福岛后的日本已经成为了全球最热的光伏市场。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是较早进入日本光伏市场的中国电力企业,其社长刁旭在日本生活工作20多年,对于日本光伏市场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日本光伏市场,本报记者对刁旭进行了专访。如下为部分访谈内容。

中国电力报:目前日本电力市场整体情形如何,对于日本光伏市场前景您怎么看?

刁旭:二十年来日本的电力需求十分平稳。福岛事故之后,日本停运了国内的核电站。由于核电占日本发电装机比重在30%左右,因此,日本电力平衡一度出现缺口。对此,日本政府首先是倡导节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电力还是不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提出了新能源发展计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其中,2012年出台了光伏促进政策,主要是针对兆瓦级的光伏电站,这是补充电力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同我国一样,日本也在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其中发展光伏是重要方向,这是一种主动的调整。同时,2016年日本将实现电力市场自由化,具体表现主要为电力销售自由化。

2018年,日本将实现厂网分离。从总体来讲,日本的电力市场正在处于一个改革的阶段。一个是电源结构的调整,另一个是制度的改革,这个过程中将带来商机。因此,在被动和主动双重动因的共同作用下,光伏在日本电力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日本具有太阳能发电的传统——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对太阳能发电进行补贴的国家。从1993年到2003年,一共补贴了10年。后来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太阳能发电进行促进。当时主要是针对屋顶电站进行政策扶持,而福岛之后的补贴重点则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目前日本对太阳能发电收购电价比较高,从开始的40日元每千瓦时(不含税),去年36日元每千瓦到的今年的32日元每千瓦时,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同时,日本从产业发展到民间接受程度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因此,从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角度来讲,投资日本光伏市场是一个不错的商业选项。

中国电力报:就您观察,日本的光伏市场大约能有多大?

刁旭:日本出台光伏刺激计划之后的第一年(2012年),在日本市场拿到路条的有12GW多。第二年(2013年)又新增25多GW,到今年 (2014年)累计共申请路条68GW,但是每年的新建装机容量大概在8到10个GW。目前日本的光伏政策在一定时间内(2020年)会保持不变,考虑到用于开发电站的土地将变得更加稀缺,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日本的光伏装机大约能有50GW左右。

中国电力报:目前制约日本光伏市场发展除了土地因素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吗?

刁旭: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能源补助基金。这个基金是通过每消费一度电增加一日元来筹集的。因为日本的电力消费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这个新能源补助基金的总量也会是有限的。同时,这个新能源补助基金不仅仅补贴太阳能,也包括风能、地热等其它替代能源。等到这个基金补贴使用到一定程度之后,日本的光伏发展可能就会出现瓶颈了。

中国电力报:目前在新能源中光伏占比有多大?

刁旭:目前在新增新能源中光伏占比很大。因为涉及台风、海鸟保护等原因,日本对风电管理比较严格。而地热发展也是刚刚开始,其它类型很难大规模发展。

中国电力报:如果日本核电重启是否会对光伏发展造成影响?

刁旭:我认为不会。因为日本的能源调整政策是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50%以上,按照目前日本2亿4千万千瓦装机来算,50%至少需要120多GW。相比之下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50GW不算什么。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日本光伏发展的空间还是十分大的?

刁旭:对,不过利润率会持续下滑,因为光伏收购电价会不断调整。

中国电力报:目前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的电站的收益率如何?

刁旭:目前已经并网和在建的电站都是享受40日元每千瓦时(不含税)收购电价的,因此收益率不错,能够达到25%以上。但随着收购电价的下调,也许以后的新建电站收益率可能会像现在德国一样只有6%到7%了,这对于日本国内企业而言还是可以的,但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就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中国电力报:那么2020年之后如果投资日本光伏可能就需要海外资本深度的本土化了。

刁旭:其实现在也是需要深度的本土化。日本的光伏电站和目前国内有些不同,日本的光伏电站是在被当作一个金融商品被销售。如果电站质量过关,那么光伏电站每年的收益基本上就是恒定的。就像是到银行存钱拿利息一样,比如说一个光伏电站有10%的投资回报,而银行的利息可能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很多投资机构会将光伏电站当作一个金融产品来考虑。因此,投资日本光伏市场的企业可以是国际化的,目前全球很多基金公司都有兴趣参与进来。但是营运的企业必须是本土化的,否则是无法良好的开展工作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稳定、法律健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在哪个国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中国电力报:现在在日本项目主要的成本是什么?

刁旭:主要是设备和土地。设备成本大约占到60%,包括组件、逆变器等。这些设备主要采购自国内,但是要达到日本电网企业的相关技术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设备就只能采购日本的。

中国电力报:现在我国的设备基本上能够达到日本电网企业的要求吗?达不到的主要是什么?

刁旭:大量设备能达到,但还有些设备达不到,这个比较复杂。日本对设备的要求比较细,有些要求可能只有日本某些厂家才可以达到。但这并不是说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行,而是并没有在意这些方面的要求。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将在日本投资一个电站所需设备需要达到哪些标准给系统的总结出来,然后帮助国内设备企业取得日本市场的认证,达到日本电网企业的要求。这样可以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带动产业链发展。

中国电力报:目前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是否建立了海外项目的供货商体系?

刁旭:我们会根据项目所需设备的进行分类,每个单项确定几家备选供应商,然后帮助有意愿的企业取得日本的认证,满足日本电网的并网需求。这些在某个单项或者多个单项符合要求的企业就会构成我们的供货商体系。

我们目前并不仅仅是做自己的供货商的体系。我们发现,如果我国的企业能够取得日本的相关认证,将会在日本市场取得很大的商业突破。因为日本的市场很大,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很多本土企业和其它海外企业。目前日本很多电站的投资方并不是电力企业,像我们这样的电力企业正在成  套使用的设备是可以获得其它企业的信任的。我们通过跟日本各方的合作,把我们的供应商的设备进行打包推荐给其它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方采购成本,同时也为国内设备企业增加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的设备在日本比较有竞争力,据我了解目前60%的组件都来自国内,逆变器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而支架甚至占到了日本市场的90%。而如果我们对成套设备进行打包销售将使国内设备企业在日本市场更有竞争力。

中国电力报:那我们是在国内进行集中采购吗?

刁旭:这个和集中采购还不一样,因为采购是EPC去做的。我们作为投资方的只能建议或要求EPC采购哪些设备,具体操作还得是EPC。

中国电力报:上海电力在日本项目的EPC是日本本土的吗?

刁旭:日本有政策规定,电站建设必须是由取得日本认可资质的EPC来做。在日本取得这个EPC资质是比较复杂的。当然如果一个外资企业想取得这个资质也可以,那就要满足非常多条件,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站在商业的角度并没有必要。国外的企业到日本投资一般是和当地EPC合作,或者进行收购。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我们会考虑参股一家日本的EPC企业。

中国电力报:目前在日本市场可以建造全部是国产设备组成的项目吗?

刁旭:这个还不可以。因为有些设备日本电网有要求,比如变压器以及高低压开关柜。日本电网企业要求这个设备除了通过日本政府的技术认证之外还要接受电网的认证。这个认证是需要在现场做试验的,而这个试验往往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日本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市场启动也仅仅两年的时间。因此国内的相关设备还没有条件完成这个认证。目前我们有80%左右的设备可以采用国内的,随着市场的发展比例可能会逐步提高。

中国电力报:目前公司在日本光伏市场处于怎样的地位,发展计划是什么?

刁旭:5月份的时候《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是以我们公司大阪电站并网为引来讲陆续有很多外资进入日本光伏市场的。美国、韩国等等都介绍了一下,并且列了一个表格。其中我们上海电力是放在第一位的,目前我们发布的光伏项目是外资中最多的。今年我们要并网50MW以上,明年计划并网150MW以上,三年内我们计划目标要并网400到600MW。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