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无论是于一国政府、一个行业,或是一间企业,乃至一个家庭,对一年来的情况做个总结,以数据的方式衡量一下其间损益,本是一种理性做法。
毕竟,心中有“数”,方能脚踏实地,在来年,也才知道从何处开始更上层楼。
因此,对于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而言,统计数据的意义,善莫大焉。其对一国、一行业、一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一把公平的评估标尺,同时也是决策未来的主要依据和工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也正是因此,数据造假才被认为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
不过,有了数据,也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则就有了排名,有了落差。
有落差,原本不是什么坏事,而应该是一种动力,因为有了追赶的标杆和努力的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却更喜欢在表面数据上做文章,而不是重视数据所映射的经营现实。比如,利用统计方式或渠道的不同,改写数据或排名,更甚者因此伪造数据。
这样的数据乱像,在光伏行业,也不例外。
除了一些企业的年度出货量数据或是电站装机数据总是引起业内争议外,一些“第三者”更是煽风点火,讨巧地利用着各种数据,引得一些企业或甘心情愿或不得不掏钱买排名。
诚然,基于竞争的需要,或是对投资者的交代,一份好看的数据,当然更讨喜、更有面子,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支持。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持久生存能力,更需要的是里子——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各种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集合。一时的出货量或电站装机数据,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企业的即期价值,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其运营健康程度。拥有各种漂亮数据却在一夜间轰然倒塌的光伏企业,还少见吗?
同时,对于行业管理者而言,本来市场环境的瞬时变化已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果决策所依托的统计数据再失真,则其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无疑将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企业经营者过于在意统计数据带来的排名,并因此在数据上作假,就不仅仅是自欺欺人那么简单了,还很可能给政策决策带来误导,最终误人误己。
所谓数据者,不仅有“数”,关键是还得有“据”,必然有出处、有依据、有佐证,要有科学的统计方法、公正的统计渠道,以及没有利益关联的发布方式,才可能有公信力。
否则,就只不过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数字符号,是个数字的游戏而已,除了娱己,甚至无法娱人,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