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我国光伏“走出去”历程扫描

   2016-05-10 中电新闻网
39
核心提示:144亿美元出口额,200个出口国家,2500万千瓦以上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量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蹄疾步稳。在众多

144亿美元出口额,200个出口国家,2500万千瓦以上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量……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蹄疾步稳。

在众多清洁能源利用方式中,我国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成为能源革命的一大亮点。连续8年光伏电池产量居全球之首,累计为全球提供了70%以上的光伏产品;连续3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上升为全球首位。新生力量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可谓不容小觑。

光伏产业大有可为

自2011年阿斯特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30万千瓦光伏组件厂投产以来,我国光伏制造在海外设厂开始不断增加。仅2015年,就有中电光伏、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塞拉弗等多家公司位于世界各地的光伏电池生产线、光伏组件厂正式投产。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制造企业在海外已投产电池产能达320万千瓦,电池组件产能380万千瓦;在建电池产能220万千瓦,电池组件产能200万千瓦;计划投资电池产能110万千瓦,电池组件产能近500万千瓦。

随着海外建厂的脚步越走越远,光伏投资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德国、美国、日本等海外发达国家光伏市场都出现了我国企业的身影,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项目超过了300万千瓦;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三峡集团等重点企业则围绕“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布局,积极开拓重点区域;特变电工、中兴能源正在巴基斯坦等国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项目,将“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和开发模式打造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样板、新能源国际发展的示范。

我国在光伏制造和开发利用方面丰富的经验、高性价比的产品、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需要。这些光鲜亮丽成绩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的支撑。

它们离不开水电总院推进“走出去”国别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收集数百项太阳能国际标准、规范基础上建立的“国外常用工程设计标准名录”;它们还离不开收录44个国家法律法规及国际政策,形成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政策数据库;它们更离不开鉴衡认证中心对新能源产业认证采信的积极推动,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设备检测认证国际互认奠定基础。

光伏海外工程的快速增长,与金融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也是密不可分的。据统计,光伏海外工程合同额约为100亿美元,将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金融创新调配更多的金融资源,成为光伏产业“走出去”源源不断的动力引擎。

前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积极支持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罗马尼亚和南非等多个区域和国家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和设备出口,持续加强多个受援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后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挥“两优贷款”带动作用,探索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多样化的金融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产业金融的一体化发展,协同建立起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光伏产业体系,使我国光伏走在全球前列。

加强全球太阳能领域的合作

当今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资源的快速枯竭、严峻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加之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各国的能源发展也紧密相连,日渐成为命运共同体。

要想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作为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务实合作必不可少。深化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可以说既是我国自身能源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融入全球能源变革的外在需要。

依托国家能源外交,结合“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亚、中阿能源合作等双边或多边能源政府合作机制,成为不断推进太阳能国际市场开拓的“助力器”。阶段性规划成果的引领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引导企业有序开拓海外市场,引导重大国际项目开发,推动国际化市场发展。

借助天时、地利,我国光伏企业为实现太阳能国际产能“优进优出”,进一步扎实加强太阳能先进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国际化合作,持续提升我国太阳能装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小企业都积极发挥着市场主体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推动东南亚及中东区域和国家太阳能项目投资和建设;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国内光伏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发展,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并通过“以大带小”产能合作方式,构建起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产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

要想走远走稳,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靠技术、标准等软实力。

无论是通过加强国际研发合作、装备制造合作,开展太阳能产业前沿、共性技术联合研发,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及综合制造能力,共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还是积极参与太阳能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海外推广,推动检测认证国际互认,切实提高我国标准检测认证机构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我国光伏产业正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支撑。眼光长远的企业已经开始加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企业自我培养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并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起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

虽然全球能源转型处于道路伊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光伏产业已经取得成绩,还需要人们思考如何创新太阳能产业合作,全面深入地推动绿色发展,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合作共赢,推动新一轮能源变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