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大同市成光伏“领跑者”计划首个获批基地

   2015-07-01 中电新闻网
63
核心提示:6月上旬发布的《关于促进先进光伏产业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国家能源局每年将安排专门的
        6月上旬发布的《关于促进先进光伏产业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国家能源局每年将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短短半个月后,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即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成为我国光伏产业“领跑者”计划首个获批的基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目前我国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一样,实施“领跑者”计划,并且对其技术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给最新的光伏产品技术和商业运用模式树立参照标杆,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促进光伏产业整体技术迅速升级。

在煤炭生产转化中使用光伏电力

记者从参与评审和审查《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了解到,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分3年实施。基地以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为目标,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优选具有领先业绩水平、较强投资实力和先进技术管理能力的企业作为基地项目投资主体。

“目前,该基地一期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开发建设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分为10个项目,计划于2016年年中完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谢宏文说。

据谢宏文介绍,大同采煤沉陷区由于煤炭开采导致水土保持条件丧失,耕种条件破坏,土地废弃。高效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荒芜废弃的土地资源,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对解决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大同作为以煤炭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均太阳能辐射总量5432.8百万焦耳/平方米,非常适宜建设并网光伏电站。

至于光伏项目并网和送出问题,记者初步了解到,该项目计划以电力送出和本地消纳相结合,多数集中式光伏项目采用集中汇流后并网送出,少数集中式和分布式就地并网消纳,因地制宜开展分布式光伏利用,重点在煤炭生产和转化过程中推广使用分布式光伏电力。电网建设方面,2015~2016年起步阶段以利用现有矿区电网为主,2017~2020年的光伏电量主要由规划建设的各类升压汇集站、特高压汇集站送出。

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引领

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将按照《意见》中明确的“领跑者”计划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具体为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达到30%以上,硅基、CIGS(铜铟镓硒)、CdTe(碲化镉)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转化率分别达到12%、13%、13%和12%以上。

比较而言,《意见》对“领跑者”计划的光伏项目设定的产品“门槛”比普通光伏项目高出不少。业内专家分析,“领跑者”计划中技术指标是根据现今光伏行业领先水平制定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建立技术优势的意识。

顺应政策要求,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与光伏产业技术发展、主要设备成本下降的趋势相适应,探索光伏发电电价降低的可能性。

根据基地规划,具体分三步走:2015~2016年起步阶段,技术标准和电价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第二步,2017~2018年,技术标准逐步提高,电价逐步下降;第三步,2019~2020年,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引领电价补贴下降。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关于光伏产业监测有关情况的会议上,将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列为其2015年重点工作内容。具体包括,对指标先进的关键设备、技术给予一定市场支持,通过市场应用带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增强竞争力。对此,谢宏文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实施方案申报和评审的项目情况来看,今年下半年或将有多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陆续获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