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能源局细化规则大推光伏扶贫

   2016-03-11 一财网
58
核心提示: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光伏扶贫越来越作为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光伏扶贫越来越作为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3月10日,国家能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光伏扶贫越来越作为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光伏扶贫越来越作为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6年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这是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后第二份关于扶贫的文件。

《通知》提出,扩大光伏扶贫实施范围,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使清洁能源资源开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直接挂钩,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为了使得扶贫项目真正惠及贫困户,相关执行部门还要“重点推进农村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实施,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和用户电压合格率。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对本报记者称,光伏扶贫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项目用地或屋顶、资金筹集、农村配电网升级和电力消纳。他判断说,在政策支持下,光伏扶贫项目有政府资金支持,收益稳定,将吸引到更多金融机构投资,未来前景看好。

光伏发电适合精准扶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面,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已经有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按照政府“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的标准,我国目前仍有7017万人没有脱贫。

一般认为,扶贫的关键不是输血,而是帮助贫困地区或贫困户造血,实现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光伏扶贫具有优势,扶贫资金帮助下建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后,可以提供周期长达25年以上的稳定收入来源。

陈康平分析说,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贫困地区多属山区、偏远地区相契合。

能源局也在推动光伏扶贫,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下发《关于转发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函》,为各地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各地已经开展工作。

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完成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刚刚公布的《通知》则提议甘肃通渭县、清水县加大光伏扶贫规模,将丰县纳入光伏扶贫范围。《通知》还明确,要“加大三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央投资安排力度”,光伏扶贫的工作就此拉开,陈康平说,前景很好。

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光伏扶贫,但是从安徽、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多个地区光伏扶贫实践发现,有些难题待解。

面临三大难题待解

本报记者接触的涉及光伏扶贫的公司,了解到光伏扶贫中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对土地或屋顶用途的把握、其次是资金难题、以及农村配网面临升级的压力。

农村地区空地多,但是农业用地的红线不能碰。具体项目中,贫困户的房屋年数较长、屋顶防水和承重偏差,农村屋顶的周边通常会有高大的树木遮挡,导致按户安装光伏系统时遇到较大困难。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成本也很大,目前还没有对后期成本承担的明确说法。

陈康平建议说,各级政府可以协调项目具体实施时,考虑小规模与集中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村头空地、村集体屋顶、敬老院等公共建筑的屋顶等,装机规模大,收益可以由多个贫困户共享的模式,保证光伏精准扶贫得以有效落地。

融资难是分布式光伏长期面临的问题,分布式电站无法获得项目融资。目前的光伏扶贫,由中央扶贫基金支持,地方政府根据情况配套资金。陈康平说,先期政府投入后,可以带动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等方式介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不过具体操作上金融机构可以贷款给村集体,避免给个人贷款产生违约。

对于资金筹集和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人士称,各地方为光伏扶贫的配套资金差别很大,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以光伏扶贫绑定当地普通光伏电站项目的做法,变相将光伏扶贫甩给企业。他还说,公司介入光伏扶贫要特别注意土地用途,避免触碰到农地红线。

贫困地区的电网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按照国家电网规定,光伏装机不能超过并网点变压器总容量的30%。农村变压器容量普遍在200~300KW,按此计算一个村的装机容量仅为几十千瓦,无法满足光伏扶贫规模的需求。

不过能源局出台的文件都指向,将要加大对农网改造升级的投资。陈康平建议,简化农网改造的审批程序,加快改造进度,在电网直接投资改造外,还可以考虑其它主体先建,电力部门支付的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