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看山西大同示范基地如何领跑全国光伏行业

   2017-03-01 山西日报
67
核心提示:一、走进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春风已经和煦,站在大同市南郊区、左云县接壤的山梁上,只见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

一、走进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

春风已经和煦,站在大同市南郊区、左云县接壤的山梁上,只见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如涛似浪,一座座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矗立其中,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向远方。我们看到的是国家能源局启动的首个光伏发电领跑示范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

作为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山西省大型重点工程,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市里按照国家能源局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建设要求,以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为目标,统一组织建设。基地从2015年6月下旬获批,9月下旬开工建设,2016年6月全部并网发电,圆满实现了100万千瓦项目一年内开工建设、一年内并网投运的预期目标。基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示范性实践成果明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同模式”。在近日召开的国家首个“领跑者”基地验收启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指出,大同“领跑者”基地在其建设全生命周期都为全国其他“领跑者”基地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项目开发、企业招商、建设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是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典范,对全国光伏发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能源革命”为导向,围绕“绿色能源”找出路

大同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和超过3000亿千瓦时电能,对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和1687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为城市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概念,旨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倡导绿色能源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大同市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绿色能源。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13年,大同市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建设大型光伏基地的设想,力图为大同市经济发展多找一条出路。

大同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具备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资源条件。大同市发展改革委从采煤沉陷区闲置废弃土地属性、电网方案入手,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支持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政策,市发展改革委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将编制的《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得到充分肯定与积极支持。

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和方案进行评审时,国家能源局领导、相关专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将其归纳为:“大同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评估”“基地光伏发电消纳与接入专题研究”等6个课题,委托国家级相关机构进行深度研究,市相关部门人员参与、配合。在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方案研究工作后,形成全套专题报告资料。国网经研院编制的“基地消纳与接入专题研究报告”确定了基地接入系统方案和并网通道。煤科总院编制的“地基稳定性评估报告”给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电站的适宜性进行了分类划分,明确基地规划场区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落地企业要定点编制地基稳定性报告。

经过一年半的规划研究和专题报告研究,大同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申报支撑性资料,为成功获批国家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领跑技术”为目标,围绕“八个创新”做文章

光伏基地项目受到了国家能源局、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家能源局把基地建设提升到了“光伏领跑者”的高度。为达到这一高度,大同市给基地的定位是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

具体建设中,以“创新”促建设,在创新规划研究思路、创新企业招商模式、创新项目用地模式、创新技术引领模式、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创新项目服务模式、创新共享发展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同模式”。这一模式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开拓了新的思路。

基地采取竞争性比选、双向选择方式,招选了一批实力雄厚、带动效应明显的光伏界知名企业;实行“林光互补”一体化用地模式,解决了基地项目用地难题;采用“领跑”技术指标,确保了基地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利用“平台”纽带作用,缩短了送出工程建设周期;建立监测服务中心,为领跑者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发挥市、县、平台三级服务机制,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共享基地建设成果。

就平台模式而言,基地有8座110KV汇集站、两座220KV汇集站。为了确保基地接网工程的进度,牢牢掌握关键环节的主动权,保证各项工作协调统一,基地办将汇集站及接入、送出工程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委托基地平台公司——大同国投负责统一代建。大同国投在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牵头办理并网手续方面,为基地如期并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强有力的支持。

在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基地建立了“互联网+领跑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同光伏发电监测服务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在此设立分中心,从而在基地形成了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在全面打造与国家新能源信息互联互通的大数据监测、统计和分析平台的同时,加强基地项目管理,对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信息监测和监督管理,对关键设备进行长期性能测试,为领跑者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以“结构调整”为抓手,围绕“转型升级”谋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大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走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乏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在产业结构大力调整中,一方面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以“清洁”“绿色”能源为突破口,打造京津地区乃至全国清洁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大同基地项目的建设,成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路径之一。基地建设成功地破解了投资、技术、用地等一系列难题,在综改试验中“先行先试”,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取得突破。

首先,基地先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使得光伏产业升级效果明显,也吸引了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产品企业对大同的浓厚兴趣。目前,已有一家知名光伏制造企业GW级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和一家逆变器制造企业落户大同,还有多家光伏制造企业和配套产品制造企业也瞄准了大同,正在洽谈合作。其次,许多企业在了解大同招商政策、政府高效服务后,提出了投资大同的意愿。这就是基地建设的带动效应,也是基地建设的成功体现。

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后,新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后续项目建设,使其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赋予新的内涵,充分利用“互联网+光伏”概念,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使大同能源管理向智慧化高地迈进。

以“共享成果”为模式,围绕“企地共赢”创效益

基地建设的初始目的,就是要达到企业、地方双赢,通过基地建设的实践证明,这一目的已经达到。

在大同光伏基地,新型产品的应用,使得光伏产业升级效果明显。由于基地建设对于高效组件产能的需求刺激,各主要供货商加快各产能升级的改造进度,带动了高效组件、逆变器整体设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基地、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进入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阶段。

基地投资企业在展示自己领跑能力的同时,经济效益显著。基地各投资企业在基地建设中采用最先进技术,实行优质管理,让光伏界见证了他们的实力和水平。虽然一些企业程度不同的增加了设备的采购费用成本,但由于电站系统效率的提高,增大了发电量,提高了整体投资效益。尤其是“630”并网目标的实现,享受到0.95元的电价,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基地解决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基地建设实行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原则,在光伏电站规模化建设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有效的改善了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给当地和农民带来益处。除有的投资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出资修路等外,基地在基本建设中、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在并网投运后的辅助运维中,均给涉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逐渐向高效化转型,通过高标准的效率和技术要求实现产业升级和电价下降已是大势所趋。大同市将以示范基地100万千瓦项目的成功实施作为新的起点,实现在技术升级、产业带动的“继续领跑”。

二、“林光互补”成就光伏基地

基地各项目光伏场区采用“林光互补”一体化模式,收到了很好的生态光伏效果。


大同“领跑者”基地亮点频现,图为同煤集团塔山光伏示范区之新型农光互补双轴跟踪系统。

光伏项目建设用地庞大,国内一些地方虽然有资金实力、有电网接入送出条件,却因土地问题解决不了,致使项目无法落地或勉强落地建设后无法投产。

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中,一方面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编制,对采煤沉陷区土地属性进行认证调查;另一方面对国家使用林地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林光互补”一体化用地模式,得到各级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2015年9月初省林业厅出台的“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林地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成为基地“林光互补”模式的有力支撑。

大同市政府“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使用林地政策为:一是升压站等建设用地按永久性占地办理手续。二是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提高生态质量的前提下,以流转方式,将灌木林地等作为光伏场区用地。三是规定了流转用地租金指导价格。四是实行生态工程保证金制度。五是明确项目流转用地不征收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地生态建设工程事宜,大同市林业局陆续出台了“基地生态保护管理办法”等,明确统一编制的专题报告等资料,规定抬高光伏阵列支架、最小行间距离,明确林业苗木规格和价格,结合造林实际优选绿化队伍。

基地13个项目占地面积总计4.7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4万亩,其余为非林业用地。在林地中大部分为灌木林地,其它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绿化覆盖率低。2016年5月起,基地各项目单位陆续启动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到年底基地绿化造林工程完成3.95万亩,剩余绿化造林面积计划今年6月底前完成。

据了解,基地实施“林光互补”具有明显好处:一是解决了规模化开发建设光伏项目的用地难题。二是促进了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三是生态效益显著。四是采煤沉陷区“借光”重生,不用政府进行生态修复的投入,树木成活率、养护等均由电站投资企业负责。

三、光伏基地的技术先进性

基地自建设以来,其建设模式、示范性实践成果,吸引了全国其他“领跑者”基地、很多拟申报基地和光伏界人士前往。图为基地信息中心讲解员在向前来参观学习者作介绍。


基地从采煤沉陷区特点出发,采用预制舱模块化方式建设10座汇集站。图为220kV碾庄汇集站全景和监控室。


图为基地建立的信息中心——“互联网+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管理平台展厅一角。


在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区域范围内,光伏场区集中连片,蔚为壮观。图为局部航拍画面。

基地在申报时,即明确了“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后一直贯穿始终。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基地把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要求的先进产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为此,基地委托水规院作为基地的技术支撑单位,从源头保证符合领跑者要求。水规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进行资料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个别项目主要设备与基地技术指标存在的差异,及时修改设计,调整设备,有效避免了一些主要设备未达标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基地办结合多地光伏领跑者论坛、相关信息等,引导企业出亮点,争当“领跑者”中的“领跑者”,做示范中的示范者。基地简报还开设了经验介绍专栏。

各项目投资企业作为基地目标的实施主体,与总包方、分包方、主要设备供货商密切合作,严格按照光伏领跑者的技术指标和电站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基地项目建设,在确保组件功率、确保质量保证的提升、确保系统优化上花气力、下功夫,如根据地形地貌优化设计方案,在关键设备优化配置上做文章,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数据显示,大同基地作为我国首个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的大规模光伏示范基地,各项目所采用的光伏组件全部达到领跑者参数要求:621MW单晶硅组件,转换率全部达到17%以上,379MW多晶硅组件转换率全部达到16.5%以上;各项目所选用的逆变器最高效率均达到99%以上。PERC组件、N型电池等一些新型技术产品实现了规模应用,有单晶290Wp“博秀”组件等22项“示范+新技术应用”项目分布于光伏场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