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技术升级:光伏欲进军高端市场

   2017-03-01 中国电力报
44
核心提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广领跑者计划、推行高效电池技术,通过提升需求推动光伏市场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迈进。中国光伏行业协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广领跑者计划、推行高效电池技术,通过提升需求推动光伏市场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迈进。”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江华在采访中表示。

连日来,有关光伏行业即将推出“超级领跑者”计划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组织建设达到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前沿技术依托基地,加速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无论是“超级领跑者”还是“前沿技术依托基地”,依靠技术进步督促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

光伏电站电价进入“4”时代

2016年10月底,英利能源以每度电0.45元的历史低价在内蒙古乌海领跑者基地的招标中成功中标。自此,我国光伏电站电价进入“4”时代。

回望两批领跑者基地历时一年多的招标过程,我国光伏企业集体投入的这场价格厮杀仍历历在目。

2015年6月19日,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3吉瓦国家先进技术领跑者基地正式获批。2016年5月,第二批5.5吉瓦的领跑者基地名单正式公布。合计8.5吉瓦的巨大市场,引来了业内企业竞相争夺。

比技术、拼价格,竞标企业无不在这场价格战中拼尽全力。2016年8月,协鑫在山西阳泉领跑者基地的竞标中率先报出了每度电0.61元的价格。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华电和青岛昌盛同时以每度电0.52元的电价震惊全场。最终,英利能源在内蒙古乌海的竞价中爆出了每度电0.45元的历史最低电价。

我国光伏电站的建设水平是否已真正取得进步,还是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宁愿赔本也要在这场血战中勇夺桂冠?

“每度电0.45元的价格并非没有可行性。”江华告诉记者,这个价格的出现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各地在上报领跑者基地实施方案时,均有不弃光限电的承诺,如若能够落实,项目经济性相比受弃光限电困扰的普通电站项目有一定优势。其次,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乌海市每平方米的年辐射总量能够达到6079焦耳,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资源储备较为丰富。第三,根据前期规划,乌海领跑者基地需在2017年9月前完工并网。展望我国光伏组件价格趋势,在规模经济和技术升级驱动下,每年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企业在竞标时对这一趋势造成的价格变化自然也会计算在内。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每度电0.45元价格的出现也就并非“天方夜谭”。

正如江华所说,领跑者计划的重点在于推进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从而加快平价上网进程。企业唯有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打造高性价比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我们仍呼吁企业理性竞争,共同维护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环境。”江华也强调。

深耕创新抢占高端市场

“从长远来看,国家正引导光伏发电行业向着高效、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前进。”谈及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语气肯定。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据《规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应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如此计算,在未来4年时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仅剩2758万千瓦的发展空间,为2016年新增装机容量的79.8%。面对着实有限的未来发展空间,我国光伏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发展深度,推动行业由“量变”向“质变”转移。

《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需实现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超过23%,平均每年至少提高0.7个百分点,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增速提升近一倍。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专家在采访中表示,尽管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居世界首位,在高端市场的市场份额却并不理想。受到相对高昂的成本价格影响,高效电池技术的市场需求并不旺盛。巨额的前期研发投入,难以预计的研发周期,也使得一些企业在面临技术创新时踟蹰不前。

对此,江华表示:“到2020年,实现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超过23%的目标,是非常有可能的。”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我国自主产品单项技术研发全球领先,市场推广相对薄弱。伴随光伏产业发展的日益成熟,技术研发更加深入,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企业前期投入减少,对于高效电池的市场需求也将明显上升。通过光伏“领跑者”计划,我国将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进军行业高端市场,抢占国际竞争有利地形,进而完成我国光伏产业“质”的蜕变。

在2016年的领跑者基地竞标中,晶科以400兆瓦的中标量成为最大赢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钱晶明确表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场之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日趋智能化、普及化。”因此,企业只有将技术研发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不断探索技术发展,才能准确把握最新技术带来的市场效益和市场影响力,“新技术带来的市场效益和市场影响力,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最直接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