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光伏展专题|新技术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

   2017-04-27 中电新闻网
52
核心提示:【编者按】4月19日~21日召开的SNEC第十一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简称上海光伏展)上,数百家光伏设备企业齐聚一

【编者按】4月19日~21日召开的SNEC第十一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简称“上海光伏展”)上,数百家光伏设备企业齐聚一堂,聚焦分布式光伏,尤其是户用光伏,纷纷亮出各自降本增效的“看家本领”。在组件、逆变器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推陈出新。


中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向外国客户介绍其功能性光伏背板。 陈瑾 摄


杜邦公司在上海光伏展推出新一代正银导电浆料。 郦峰 摄


深圳创动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光伏展展出的光伏运维无人机。 于海江 摄


山西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展位前来洽谈客户络绎不绝。 王如琰 摄

单晶开启高效组件双面发电时代

PERC双面综合效率达23%以上

赵汀

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低的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制造端技术进步的驱动力。在行业大范围选取PERC电池技术作为高效组件主流技术后,上海光伏展上,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隆基乐叶”)基于单晶硅片PERC双面发电技术推出新品Hi-MO2为高效组件的发展再立标杆。

有业内人士透露,PERC技术是未来3~5年内的主流电池技术,而双面PERC电池通过略微改变电池结构,在成本上与单面PERC产品相差无几,这一技术势必将成为PERC组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单晶硅片使氢钝化表现更优

产品路线的选取对于技术先导型企业而言关乎输赢,光伏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拥有更高纯度的单晶硅系列产品,在光伏行业由常规组件向高效组件过度进程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据了解,量产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1%以上,多晶PERC为19.9%。

隆基乐叶总裁李文学表示:“诸多新技术的叠加是组件提高转换效率的重要手段。单晶硅片整齐的晶体结构在PERC、双面、钝化等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的应用上将发挥出先天优势。”

基于对单晶硅片高效路线的准确定位,2016年全行业单晶PERC产能急速增长,单晶PERC成为主流组件生产企业产线布局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高效单晶组件效率不断攀升。在电池正面功率达到21%的基础上,Hi-MO2背面受光可带来明显的功率增益,如背面发电增加10%,PERC双面组件的折算功率可达:60片330瓦 (正面305瓦)、72片为396瓦(正面365瓦)。

隆基乐叶产品副总裁吕俊表示:“PERC双面综合效率达23%以上。隆基乐叶新品Hi-MO2双面发电组件采用双面PERC技术,在保障组件正面功率(72型:360/365瓦)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了背面受光发电的能力。尤其适用于水面、雪地及经反光处理的地面与屋面条件,可显著提高发电量。”

基于PERC电池的双面发电技术并不玄妙。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StuartWenham表示:“由于PERC技术可以就电池正、背面进行钝化处理,利用氢钝化技术为PERC电池背面发电提供可能。也就是说,氢钝化技术应用在PERC双面电池上是最佳技术方案。”

原本以降低初始光衰为初衷引入的氢钝化技术,在效率提升上亦发挥出不可小觑的作用。李文学介绍说:“这正是市场趋同走单晶技术路线的主要原因。在未来电池及组件效率提升中,单晶依然会不负众望。”据了解,在氢钝化技术作用下,双面PERC首年光衰已控制在2%以内。

Stuart Wenham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双面PERC+氢钝化技术的实施需要质量较高的硅片。为了确保钝化效果,单晶  硅片是双面PERC+氢钝化技术应用的最佳选择。”

攻破衰减难题

全球双面电池研究由来已久,2016年,国内针对更为精细化的P型PERC双面电池研发热潮随即拉开。一场关于P型PERC双面技术的产业化推动,隆基乐叶、天合光能、晶澳等企业投入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表示:“正是产业高度融合加快了双面PERC技术的发展。目前,双面PERC在成本上与单面PERC相差无几。对于传统PERC技术而言,双面PERC现有工艺都能够与之完全兼容。”

不能忽视的是,硅片工艺的进步为双面PERC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立足于单晶硅效率提升的道路不仅越走越顺畅,而且在初始光衰的问题上也获得了突破。

据隆基乐叶产品营销总监王梦松介  绍说,隆基乐叶的高效单晶组件在硅片端采用低氧硅片及特殊处理,在电池端采用LIR(光致再生)技术,解决了单晶初始衰减的问题,双玻封装技术使Hi-MO2具有30年功率质保,年衰减仅0.45%。

众所周知,在加热光照条件下,单晶组件效率短时间内会先下降后上升,而LIR技术正是用高光强高温加速此过程,短时间内修复单晶硅B-O(硼氧复合体)引起的光衰,且后续光照稳定不再有B-O衰减,解决了B-O引起的晶硅组件衰减问题。

据了解,采用LIR技术的隆基乐叶Hi-MO1产品已经达到首年衰减低于2%,此后每年仅0.55%功率衰减,25年后组件功率仍能达到84.8%。经过多年的产业化试验,LIR低衰减技术已得到各类环境和检测机构的认可,此项技术通过对于衰减的控制,帮助光伏电站在系统端累计提高1%左右的发电收益,对于投资收益率影响十分显著。

【技术看台】

晶澳推出“光伏户用领跑者发电系统”

安全性和易维护成户用光伏关键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于海江

4月20日,晶澳太阳能(简称“晶澳”)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发布会在上海光伏展期间举行。此次发布会上亮相的“晶澳光伏户用领跑者发电系统”,集成了晶澳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产品、行业领先的技术以及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加之晶澳同步推出的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合作政策,备受业界媒体及潜在合作伙伴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满足家用光伏市场的客户需求,晶澳将家用产品由单一的组件产品升级为成套的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解决了用户由于采用不同厂家的组件、逆变器、配电箱、支架、线缆等设备拼装电站而造成的匹配性差、售后保障低、运维成本高、电站收益低等问题。”晶澳太阳能分布式业务部总监叶发敏介绍说。

“晶澳家庭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国家领跑者项目中的高效单晶组件、质量一流的知名逆变器、IP65防护等级配电箱、以及适应南北方光照角度不同的可调节支架。高品质产品的甄选与集成,确保了系统在任何环境下均能进行稳定的高电力产出。同时,“晶澳家庭光伏发电系统”配备了大数据支撑平台和移动互联智能监控系统,用户通过定制化监控App对发电收益一目了然。3年整体质保、24小时响应客服热线、以及配套的金融险种,确保用户没有后顾之忧。

“与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相比,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对安全性和易维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发敏介绍说,地面电站一般安装在地广人稀的荒地上,分布式电站一般安装在企业厂房屋顶,日常都有专业人员进行运营维护,而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居民住宅屋顶之上,而屋顶业主对光伏基本上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安全性和易维护性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晶澳始终将产品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力求用户能够安心使用25年;晶澳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控系统,能够24小时监控系统发电数据,用户在手机端就能监控到电站的发电数据,智能故障报警机制,也能够帮助用户及早发现问题;同时,经销商也可以监控到用户的发电数据,如果出现故障,也会第一时间联系到用户,尽快确定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推广光伏户用系统方面,叶发敏认为,政府应加强老百姓家庭光伏的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光伏、接受光伏,由被动安装变为主动安装;提高家庭光伏业务的门槛;农村市场是家庭光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家庭光伏在成本上还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带来终端市场销售价格的合理下降,从而带动农村市场的应用;银行能够提供通用的长期金融服务,使老百姓能够真正地享受到优惠。

中信博首创“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

每兆瓦安装成本节省近30万元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于海江

上海光伏展期间,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携最新产品“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盛装亮相。此外,中信博的跟踪器实验室获得TU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UV南德”)授予光伏跟踪器目击实验室资质;其带有冗余设计的跟踪器产品ArctrackerPro获得UL公司为其颁发的中国首张UL认证证书。

“中信博以布局全球为战略目标,并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而这种‘全球思维,因地制宜’的产品策略也是中信博迈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将用更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客户。”中信博董事长蔡浩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中信博以“降低成本、增加系统转化效率”为研发初衷,从跟踪系统的产品结构上调整使其适应更多地形,降低安装成本,独创“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新品的设计为两排联动,单套系统可承载144块组件,仅需8个地桩,超过12米宽的地桩跨距,即使在山丘及非平整的复杂地貌,都能做到随坡就势。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也适用于渔光、农光解决方案,可提高土地复用率,助力光伏农业发展。以1兆瓦的光伏项目为例,共需安装22套系统即176个地桩,比固定支架减少300多个地桩,每兆瓦安装成本节省近30万元。根据国际IEC标准,新品经过抗弯、抗扭等多项严格的结构测试,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长期安全使用。

中信博带冗余设计的ArctrackerPro系统此次荣获UL公司颁布的中国首张UL2703、UL3703认证证书。该产品通过了UL公司一系列的严格测试及审核评估,验证了其在设计制造及系统运作等方面均符合国际标准。这意味着中信博新能源带冗余设计的ArctrackerPro系统将与国际企业的产品站上同一起跑线。

此外,中信博新能源受邀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 《光伏系统太阳跟踪器设计鉴定》起草牵头单位,这标志着中信博在光伏支架领域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化的重要倡导者和制定者。

锦浪科技第四代逆变器“六箭”齐发

持续提高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于海江

4月19日~21日,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锦浪科技”)携第四代逆变器全系列产品“六箭齐发”亮相上海光伏展,包括MINI逆变器、单相逆变器、20~40千瓦三相逆变器、50~70千瓦三相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5个系列产品,以及逆变器技术与“互联网+”完美融合的产物──锦浪云4G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锦浪科技这5款逆变器不仅具有MPPT效率高、低启动电压、低并网电压、高开关频率和高发电效率等共性,而且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这5款产品还可植入防逆流能源管控功能,可让用户实时了解逆变器提供负荷的功率,通过实时控制光伏能量,将光伏发电产生的能量全部用于本地负载,从而使光伏发电充分被利用,减少电网的负担,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锦浪科技研发部副经理张鹍介绍说。

其中,锦浪科技推出了用于工商业屋顶项目的20~40千瓦大三相逆变器,系统最大效率可达到98.8%以上,更能实现4路MPPT接入,发电效率更高,无风扇散热以及智能PLC光伏板追踪系统,适用于水上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种创新光伏+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锦浪科技50~70千瓦三相逆变器不仅最大效率可达到99%,较中国效率标准98.5%高出0.5%。

在储能领域,锦浪科技推出了融合充电、放电、储电和智慧能源管理四位一体的储能逆变器。此款产品实现了全智能化能量管理,可根据气候状态发挥储能与家用的最大效率,实现最大化的自发自用。

此外,锦浪科技推出了逆变器技术与“互联网+”完美融合的产物──锦浪云4G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与逆变器的技术性、专业性、创新性、全面性相比,“锦浪云”4G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显得相对简单和直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满足从小白级用户到专业用户等各层用户的应用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