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态势依旧向好

   2018-11-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66
核心提示:能源转型提供广阔发展空间20世纪至今,全球及中国能源供应均以化石能源为主。但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机也日益

能源转型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0世纪至今,全球及中国能源供应均以化石能源为主。但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机也日益逼近。同时,为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在节能减排的高度提倡,2017年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约为114.04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仅为0.62%。同时,新能源的生产表现越来越出色,占比从2016年的28.49%提升至2017年的32.50%。

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及消耗大国,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鼓励利用新技术、新能源,以减轻温室效应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达53.62%,再次刷新历史高位。2018年上半年,受政策降温影响,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24GW,同比基本持平。

按照目前发展形势,乐观估计,2020年后新增光伏装机量将稳步回升,2025年有望达到70GW。保守情况下,2018-2025年期间,新增光伏装机量可能不会触及2017年的水平,但会保持小幅增长。

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能否获得持续发展、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能否尽早平价上网,产生与其他类型电力相竞争的市场化竞争力。而决定发电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价格和发电效率。

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大致可分为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配电设备及电缆、电站建设安装等成本,其中光伏组件投资成本占初始投资的50%-60%。因此,光伏电池组件效率的提升、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目前,组件生产成本已显著下降,为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起到推动作用。

系统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则包括了光伏电池组本身的转化效率、系统使用效率和并入系统电网前的中间损失等等,其中,光伏电池组本身的转化效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决定光伏电池组转换效率的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与组件规模迅速扩大,光伏电池制造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商业化产品效率平均每年提升约0.3%-0.4%。

应用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前景

我国在鼓励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光伏应用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光伏发电的应用模式因此开始多元化、多样化。目前,我国光伏电站开发呈现与农业、养殖业、矿业、生态治理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光伏水泵、光伏路灯、光伏树及光伏消费品等光伏应用产品型态逐步多样化。

在此趋势下,分布式光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9.44GW,同比增加15.21GW,增幅高达3.7倍,占总新增装机的比重为36.64%,较2016年提升24.39个百分点,并刷新创历史新高。此外,2017年分布式新增装机不仅是2016年的4.7倍、2015年的14倍、2014年的9.5倍和2013年的24.3倍,还远超2016年底的累计装机(10.32GW)。

2018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约为12GW,同比增长近70%,占比接近一半,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1个百分点。

此外,国家将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鼓励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电力负荷建设,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电力就近消纳。各类配电网企业将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运行提供服务,优先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建设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技术支撑系统并组织分布式电力交易。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电力用户市场化售电模式,向电网企业缴纳的输配电价按照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的原则合理确定。

因此,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