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电转换率较低、成本高昂的“贵族产业”,到光电转换率提高、成本逐渐下降、愈来愈“平民化”的产业,我市光伏产业迎来了新一轮产能释放。这是记者日前从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巡回采访报道活动中了解到的。
位于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的阳光中科项目所属企业已成长为我省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深入合作,生产规模为全省第一。其中,一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达到300兆瓦;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的二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全部生产线装机后预计年产能将达到700兆瓦。
以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较高,光电转换效应较低,光伏产业也因此被称作“贵族产业”,被应用于卫星等高科技领域。而随着技术不断革新,目前,太阳能发电已经实现每度电成本约1元水平,正在逐渐走向平民化。
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光伏产业今年以来的市场需求却没有下降,从2011年投产2条生产线,年产能50兆瓦,到此后几年面对行业低谷,生产线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企业咬咬牙挺进了2014年,依靠着政府的长期扶持与自身的坚持,迎来了产能全释放。也正是立足于自主创新,看好新能源产业前景,企业在多晶硅生产线产能全释放的基础上,投建了新的生产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与多晶硅相比,同等面积前提下,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率高于多晶硅。
记者在二期车间内看到,已经进入装机调试阶段的6条崭新的生产线目前正在试生产,年底即将投产,可实现450兆瓦年产能。
“其实,即使在产业行情较低迷的前些年,我们的装机容量也以每年10%-20%的增幅递增着,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看好。”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