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头在外”到“独立自主”,十余年来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路途并不平坦。以保利协鑫为首的中国多晶硅企业抓住光伏产业发展机遇,产能不断扩充,质量持续优化,成本连续降低,一举打破了国外同行的垄断。在当前中国多晶硅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外来和尚只能演“配角”了,仅走个过场。
中国多晶硅供应充足完全满足下游需求
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中、日、美光伏装机需求均逐步进入稳态化发展,而光伏在印度、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优势逐步显现,新兴市场光伏装机维持平稳增长。整体来看,后期全球光伏需求仍将维持稳定增长趋势,预计2017、2018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到75、80吉瓦,中国装机维持在30吉瓦左右。
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认为,2016年底,中国多晶硅有效产能为21万吨,可以满足国内45吉瓦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
2017年,保利协鑫宣布与多家光伏巨头在新疆联合新建6万吨多晶硅,预计2018底产能即超过10万吨。已经成熟运行多年的技术和团队,匹配新疆超低的电价,保利协鑫的全球多晶硅龙头地位将会进一步巩固。而且,在太阳能级多晶硅做到全球领先后,保利协鑫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的6000吨电子级多晶硅即将量产,半导体产业链呼之欲出,引领中国多晶硅不仅在产量,而且在技术和品质领先国际一流水准。
其他主要多晶硅企业2016年产能为:新疆特变2.6万吨,洛阳中硅1.6万吨,大全1.2万吨,亚洲硅业1.3万吨,四川永祥1.7万吨,赛维LDK1万吨。这7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约80%。马海天认为,这7家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质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国际最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满足下游的需求。
根据硅业分会预测,到2017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8.5万吨,可以满足国内61吉瓦电池片生产。中国光伏多晶硅原料自给率超过100%。
国外多晶硅产能过剩依赖中国硅片加工能力
2016年,全球硅片总产量约60吉瓦,中国硅片产量占据全球8成约48吉瓦。由于硅片制造需长晶切片等一系列环节,依赖核心技术积累和产业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国外的硅片产能一直不足。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十家硅片企业有九家位于中国大陆。
但是以德韩美日企业为代表的多晶硅产能却一直在扩充。2016年,德国瓦克多晶硅产量6.2万吨;韩国OCI本部产能5.6万吨,加上马来西亚德山厂累计产能接近7万吨,产量5.2万吨;美国Hemlock产能4万吨,REC1.8万吨;日本德山1.1万吨。仅这几家巨头,多晶硅产能已达22万吨。
鉴于多晶硅产业的特殊性,对各大企业来说,即使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也不能大规模停产,于是国外的多晶硅企业瞄准了中国庞大且成熟的硅片加工能力,大量出口中国多晶硅,加工成硅片再回流。而中国本土企业多晶硅供应充足,已经很少用到这部分原料,国外的多晶硅无法进入中国光伏主流市场,只能演“配角”草草离场。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17年3月多晶硅进口量达12529吨,持续居高不下,环比增加14.5%,国外多晶硅企业的产能扩张仍对国内市场带来影响。根据硅业分会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达23.7万吨/年,正稳步提升。
台光伏分析师林嫣容预测,受6.30抢装影响,2017年三季度市场硅料价格很有可能跌破100元/公斤,甚至达到90元/公斤。未来很长时间,多晶硅价格均会处于下行通道,多晶硅行业马太效应将会显现,有更大成本优势的中国多晶硅企业竞争力预计显著增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