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回望“531新政”,能环宝NEI新能源交易模式顺势而上

   2019-05-20 中国能源网
69
核心提示:曾经备受诟病的531新政,终于在2019年1月28日被证明是远见之举。当日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

曾经备受诟病的“531新政”,终于在2019年1月28日被证明是远见之举。当日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426万千瓦,仅次于2017年新增装机,为历史第二高,同比下降18%,实现既定目标;全国光伏发电弃光电量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光率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实现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至此,“531新政”限制规模、降低补贴、解决消纳的目的得以实现。

行业担心的“531新政”后,光伏行业进入“冰河期”,则被另外一组数据实力打脸。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1月17日表示,531前后装机对比,531之后是531之前装机的2倍多。王勃华还表示,光伏政策正引导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追求质量、效率。

“531新政”的背景与目的

补贴缺口持续扩大、消纳问题不容忽视、产能过大存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是“531新政”出台的最根本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致力于引导市场和行业根据新形势调整发展思路,将光伏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上来,着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从而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部署,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对我国光伏发展政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借鉴他国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征求意见、吹风提示,经多次修改完善、反复论证后正式印发了“531新政”,对2018年光伏发电发展的有关事项进行安排部署。

“531新政”要求,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配置项目力度。

“531新政”既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的补贴缺口和弃光限电等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这是光伏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31新政”有利于缓解财政补贴压力;有利于解决消纳问题;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有利于促进地方降低非技术成本,改善营商环境。

能环宝创新NEI新能源交易模式

“531新政”刚一出台,光伏市场愁云惨淡,部分从业者张皇失措。能环宝“迎难而上”,紧随国家确立的“市场化配置”光伏发展步伐,以模式创新、技术革新、人才驱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了NEI新能源交易模式。

NEI新能源交易模式,即通过买卖新能源产品,实现售卖双方需求的新能源推广交易模式。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交易为例,王先生购买了正在运维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中的300块光伏电池板,作为物权交易,在购买电池板后,王先生便拥有了他所购买的300块电池板的所有权,以及电池板发电所产生的电费收入。

简单的说,用户通过购买已建成并运营的太阳能电站电池板,不仅拥有所购买的电池板所有权,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电费收入,参与电费分配。能环宝作为运维服务方,为用户提供选板、交易、运营、维护、电费结算等服务。

实践证明,能环宝的创新之路相当成功,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不仅是对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的认可,更是对能环宝NEI新能源交易模式的认可。

能环宝NEI新能源交易模式,将大型电站化整为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清洁能源推广与交易当中,享有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带来的福利,从而为我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能源革命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市场化交易模式,是过去只能由大型企业、大型机构参与的交易模式不能想象的,是光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方向、新领域、新市场!

能环宝致力于成为全球NEI新能源交易领导者,在发展过程中,能环宝响应国家号召,紧随能源改革发展战略步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倡导清洁能源发展理念,并推广市场普及应用,促进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始终将能源改革发展,构建安全高效清洁能源体系作为企业发展使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