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光伏扶贫中国市场估计差不多做了6~7吉瓦,发展快速,增量变化非常明显。2018年要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光伏扶贫就直接响应了扶贫精准到位与防治污染生态环境这两条,光伏和扶贫的结合,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近日,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目前,我国已连续11年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光伏的制造和应用强国,对相应产品管控标准的要求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在光伏扶贫、标准化建设、加强新技术支持力度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做了20多年光伏,单晶、多晶孰优孰劣在业内一直是激烈争论的课题。”面对争论,晶科能源首席科学家王琪认为,光伏多晶硅电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加强新技术支持力度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5年在中国8省48县启动光伏扶贫试点以来,光伏扶贫目前已扩展到中国16个省471个县,累计装机范围近700万千瓦。截至目前,光伏扶贫工程已经涉及150万农户,每年为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陈康平认为,光伏扶贫工作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尽快将已投运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纳入新能源补贴目录,使光伏扶贫尽早产生扶贫收益,助力攻坚脱贫。
对于国家能源局从2015年开始实行的“光伏领跑者计划”,陈康平认为,对“应用领跑者”项目,应增加技术评分占比,进一步增强技术打分的梯度和技术难度;并侧重考虑以实际发电效果作为项目评价依据,合理地鼓励“先进技术先应用”;对“技术领跑者”项目,要形成滚动推出机制;增加项目数量,降低单个项目的容量,支持更多类型的潜在领跑技术,并形成合理可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据悉,“领跑者”计划到目前已经实施了3年,已组织开展了两期共9个领跑基地建设,总规模650万千瓦。
在光伏生产标准上,行业普遍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管控。我国光伏的国家标准,绝大部分是沿用已有的IEC标准。
对此,陈康平建议梳理国内光伏标准化流程,在政策上引导更多单位和专业人员多渠道地参与标准建设工作。 “我国已经是对光伏业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在标准的制定上,需要也必须站出来制定并引领光伏标准的升级,再进一步稳固我国在光伏产业中的地位。”
单多晶之争
自“光伏领跑者”计划推出以来,我国光伏发电产品在转换效率、制造成本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并引领我国光伏产业步入比拼质量和效率的全新时代。近期,我国对单多晶产品的制造门槛也进一步抬高。
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未来将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要求新建和改扩建企业满足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不低于3000吨/年、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兆瓦、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最低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1%等条件。
曾在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工作多年的王琪,对技术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表示,单多晶之争在国外也同样激烈:“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你是吃米饭还是面条,一个是看你有什么偏好,一个是看当时当地有什么,或者什么更便宜能吃饱。”
从技术上说,单晶和多晶的差异主要是在制造硅片的工艺上。“近几年,金刚线切割加领跑者助推,再加上单晶硅片扩产新投资都集中在水电电价非常便宜的地区,让成本一下子拉下很多。但是目前多晶的金刚线加黑硅技术已经普遍展开,多晶的成本优势依旧会比较明显。”他说。
王琪认为,从近5~10年的发展来看,多晶的进步更明显。四五年前,多晶能看到“晶花”,现在表面“非常均匀了”;同时,晶粒的大小变了,效率和可靠度大幅提高。因此,多晶的性价比也提高了,在2017年占据了市场约75%的份额。
“单晶和多晶的竞争最后还是性价比的比拼,过去单晶有一些优势,但实际上,多晶技术的性价比仍然十分突出,如果从激光线的引入来讲,多晶的成本还会下降。”王琪表示。
光伏智能化是前景
不论单晶还是多晶,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成本的降低。据了解,晶科能源在阿布扎礼中标了一个超过 1170兆瓦的项目,并参与投资。“晶科能源将会加快更高功率产品的量产速度,以及扩充产品线,并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来看,光伏平价上网今后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实现。”陈康平表示。
“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客户会选择不同的、最适宜的技术和产品组合以获得最高收益率。因为技术的提升、生产环节的进步、成本的优化,光伏产品相配套的其他产品也在降低成本,平价上网指日可待。” 陈康平说。
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还有哪些?“是全面智能化。”陈康平表示,“一方面是要做到光伏板跟着太阳转动,目前该技术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是智能化芯片的研发,在电站的自我检查过程,包括遥控、远程终端管理等方面,希望能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光伏产品中来。”
云技术、互联网等新科技同样会加入到光伏的产品应用中。“现在很多家居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而要走入千家万户,光伏也应该作为一项家用电器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陈康平认为,“光伏跟新技术的结合还有很大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