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531后,行业洗牌必然加速,不少没有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必将被市场出清。由之而来的,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新来者很难后来居上。伴随前所未有的洗牌,黑鹰光伏判断,光伏行业很可能出现“十大寡头”。
中国企业界曾经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业圈,但历经十余年的产业跌宕至今,从企业竞争秩序来讲,光伏行业很难再出现“奇迹”。黑鹰光伏曾从营收、净利润、总资产等多个维度研究光伏上市企业,其中发现的一大趋势是“寡头之势”非常明显。
比如最直接的数据,2017年前十名光伏企业净利润占67家企业整体比重高达81.63%,前十名企业净融资额占比达81.98%、对外净投资占比74.07%、市值占比为54.41%、收入占比49.69%、总资产占比46.05%。在比如,从产能上看,2017年国内十大组件厂商合计对国内组件供货达29.2GW,占比高达57%。
光伏531后,光伏行业的“寡头趋势”只会加快,不会减缓。寡头是什么?解释得直接一点就是垄断者,是托拉斯,是上下游都能通吃。也许中国的光伏行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托拉斯”的境地,但产业集中度的加速提升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到底谁是“十大寡头”?黑鹰光伏主要基于部分领先企业过往的核心经营数据分析、业务与战略布局,以及全球化能力等综合能力判断。
寡头1、阿特斯阳光电力
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位企业创始人向黑鹰光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瞿晓铧掌舵的阿特斯是他们长期以来研究和学习榜样。其一是技术选择和发展,二是战略节奏的布局和把握,三是其国际化的经验和能力。
阿特斯创立于2001年,集团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区总部位于江苏苏州。阿特斯2006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国内首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纳市上市的公司。
数据显示,上市以来,阿特斯的体量每年都在增长,从没有出现过下滑,其收入也相应稳健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征战多年的瞿晓铧,早已摸清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资本喜好。仅2017年阿特斯就在美国、巴西、日本与多个国际金融巨头实现深度合作,且合作方式别具一格,堪称“世界级”的融资大师。
瞿晓铧在2017年表示:“稳健依然重要,商务模式当然也重要,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技术碾压商务模式的一个时代。这一轮你们看到的,以及未来会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晶硅技术时代。”
从来没有当过行业老大的瞿晓铧,从来不愿意具体评价别人和哪家企业,觉得这是一件类似“评价别人的老婆美丑”的事。
在刚刚结束的“2018光伏领袖峰会•黄山光伏大会二十年纪念论坛” 上,瞿晓铧表示,531新政出台后导致三个现象,第一个是从产业链上来看,越靠前端,过剩率越大,因此关停的越多,而电池片领域则相对供需平衡。第二点,市场应多样化分布,即使不太赚钱,但抵抗风险能力较强。第三是多晶和单晶之间的钟摆效应。
“企业需要分散布局,多样化分布市场,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企业的盈利将比较平稳,受市场的冲击较小。目前阿特斯的月发货国家和地区保持在50个以上。”
讲到光伏行业不同技术,瞿总提到了“钟摆效应”,他说到,“企业家只想到不断做大自己,不给竞争对手留喘息时间,会将市场规模盲目扩大,造成非良性竞争。企业要保持足够好的经营状态,可以做到持续发展,并且对自身产品持有负责到底的态度和能力。”另外,如果布局在海外,前一两年不要太贪,即使价格低一点点,同时要始终遵守一个纪律,客户一定要分散。
在这次论坛上,瞿晓铧还罕见地谈到中国的(光伏)企业家:“很多企业家,包括很多伟大的企业家,他们非常希望一举做到天下第一,他们都非常希望用1-2年的时间,把其他人全部消灭掉,不给竞争对手留喘息的时间,所以走别人路,把别人逼到无路可走。”
“这种战略是不是成功呢?我有我的看法。我们阿特斯有一句话,叫“卓而不同”!我希望在这样的一种风格和企业文化的指引下,20年之后,你们还可以找阿特斯,20年之后还可以找到我。”
寡头2、协鑫集团
成立于1990年的协鑫集团,已经发展为一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商,主要业务辐射电力、光伏、天然气、产业园、半导体等产业领域。
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研发与制造商;协鑫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二,形成了全球光伏行业拥有知识产权最多、最为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由此,协鑫连续多年在全球新能源500强中排名前三,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新能源行业第一。
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协鑫集团战略棋局上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6月6日,上海电气宣布将总斥资不超127.5亿元(含发行股份),通过现金及股权方式收购保利协鑫能源(3800.HK)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能”)51%股权。此次并购,是世界级工业制造企业与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公司的交易,堪称是中国新能源史上的重要一笔。
6月底,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其生产的纯度要求达到99.999999999%的电子级多晶硅经过一系列严格验证、检测,一部分出口韩国,一部分向国内部分晶圆加工厂批量供货。这标志着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用硅料已经达到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也是我国多晶硅制造企业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集成电路用高纯度硅料。
6月28日,中国企业在欧加登盆地为埃塞俄比亚产出了第一桶原油,标志着该国油气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一带一路”在非洲的一个重要能源项目,“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油气”由保利协鑫开发,包括埃塞俄比亚油气勘探开发、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长输管道、吉布提液化天然气工厂和码头建设4个部分。
紧接着,协鑫集成(002506.SZ)在7月9日晚间宣布,以自有资金5.61亿元投资徐州睿芯电子产业基金(有限合伙)持股25.38%。这标志着协鑫集成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最新消息是,协鑫集成二季度盈利约2亿,创近2年单季最高纪录。
协鑫集团的战略布局仍在继续,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寡头3、晶科能源
行业的人都知道,晶科2016年的出货量第一次稳居全球第一。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业,生于江西上饶,在2010年5月14日成功抢滩纽交所,融资7000万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晶科能源仅在2012年出现亏损,这在光伏过去“动荡十年”中已经是极为不易。
也就在近期,晶科能源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出货量继续保持业内第一的晶科能源,却在一季度销售额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低。这已经是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第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然而,与庞大的出货量形成对比的是,晶科能源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下滑约21%;归属于普通股东的持续经营净利润同比下滑约94%。
有同行认为,晶科最近两年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过于“凶猛”,以相对低价屡屡拿下的大项目,但整体利润降了,对此也有人表示质疑。
如何从本质上看懂晶科这家领头企业?事实上,看它的领头人就可以。晶科的掌门人李仙德在行业鲜有露面;但“光伏少帅”的任何言论,特别是“新年致辞”最能看出这家企业的战略和野性。
李仙德曾说:“入行以后,我遇到很多人,很多贵人,也有很多给我打击但仍需要感激的人,因为人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原则信仰,就会吸引或同化周遭的人。”
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李仙德曾表示已不惧怕任何竞争。
在2017年的新年致辞中,李仙德说未来能长足生存的企业,必须是:第一,它要有足够的规模,规模就是影响力。这个规模不仅仅是营收规模,声誉上应该包括社会认同与品牌影响力,产品上应该包含市场渗透率、产品线的完备情况等诸多方面,要有足够的行业带动力。
十年里,磕磕碰碰受的伤、烫的疤、长的茧,已磨出了晶科能源无奈的成熟。
如何解释晶科能源的凶猛?李仙德最新的一句话而已:“”趋势比真相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
寡头4、通威集团
何谓“通威”?“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之意。
今年是通威集团成立的第36个年头,也是通威进入光伏产业的第11个年头。
怎样理解通威?《通威为什么》一书中如此表示:“通威是个没有故事,却值得冷静审视和思索的企业,他没有人们常见的大起大落、九死一生,但却在平平常常中获得了绝大多数企业难以企及的成就。”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如此谈到企业家的动力与运途:“以前说民营企业家是累死的,很多民企老板做好一件事就想做好十件事。你问对不对?也对。这是上进心,是进步的动力、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可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团队、管理等等都不一定能够和企业家想象的空间一样完美匹配。这就像是开车的时候超越了马路的状况,在破烂的公路上面开高速,盲目求大求快就一定人仰马翻。”
过去一年中,通威在光伏领域的布局颇受关注。2017年,成都二期项目于2月18日开工,仅7个月后,通威太阳能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便正式投产;6月30日,永祥股份乐山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开工;8月10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包头市昆都仑区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9月底,永祥股份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紧锣密鼓启动筹建;11月8日,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启动;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开工。
通威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到底有多大?看一组数据:2017上半年,通威股份光伏产品收入在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中增幅排第一名,达到惊人的576.56%。2017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收196.1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增幅69.53%。通威股份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为5.26亿元,经营现金流为16.64亿元,负债率47.40%,货币资金19.31亿元。2017年,通威股份营收261亿元,净利逾20亿。
如今,通威股份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未来的通威的何去何从?刘汉元曾对外表示: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我们真正想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五十年,哪里需要我们,哪里我们能够站稳脚跟,哪里是社会的最大需求,哪里是我们的能耐所在的结合点,我们事实上也就找到了焦点,也就能够清晰聚焦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不惧短期挫折,不为诱惑所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有的放矢,终将达成我们的目标。
寡头5、正泰新能源
仅从营收体量来看,成立于2006年的正泰电器(601877)旗下的正泰新能源,目前尚未进入“百亿俱乐部”的阵营。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家企业过往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节奏,特别是仔细分析各种财务数据,你会发现这是一家稳健而极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优秀企业。
有人用“大象”来比喻正泰新能源,没有耸人听闻的布局和宣传,从来看不到“獠牙”,但他却一直在稳步的前进:他已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之一,不仅在制造端,在下游应用市场,均拥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
黑鹰光伏总结出这家企业的六大优势:先发优势、集成优势、全球化优势、相当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再加上上市公司其他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和集团长期以来在金融系统的资信能力,综合优势极为明显。
而正泰新能源持久发展的源泉,还来源于整个正泰集团成立至今35年的发展文化和底蕴。而光伏531新政背景下,整个集团在全球市场的资源配比能力、国际化能力,无疑都能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
正泰集团成立于1984年,如今集团年销售额达600亿元,员工3万余名。产业覆盖“发、储、输、变、配、用”电力设备全产业链,并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制造业、储能新材料、能源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与企业孵化园等领域。
作为浙商群体的代表,也作为“浙南模式”积极探索者,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几乎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而作为身处产业跌宕的企业家,南存辉曾表示自己“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敬畏时代,敬畏法律,敬畏质量。”
而今正泰已在全球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全球研发中心、五大国际营销区域、14家国际子公司、22个国际物流中心,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
正泰新能源目前拥有光伏组件产能2.5GW,外部代工产能约1GW,在德国和泰国各拥有一座海外工厂,并正计划将德国工厂改建成专门生产高效组件的工厂。另外,在下游应用市场,正泰新能源迄今为止已累计投建光伏电站3.5GW、户用光伏系统约5万户,其中包括持有海外数百兆瓦光伏电站,并同时在海外多地积极开发项目。
与多数光伏企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组件、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不同,正泰新能源走的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除了电站系统产品,如组件、逆变器等,另外在电站配套电气系统方面则依托母公司正泰集团,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有的优势加在一起,正泰新能源的固定成本、发电成本都极具竞争力。
除了光伏业务,正泰新能源很早就开始积极布局其他业务,如热电联产生物质能、燃气三联供、储能、售电、多能互补,以及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的探索。此外,正泰新能源也在积极布局电改市场,目前已持有两张售电牌照,并在一些电改试点省份收购当地企业,准备好了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业务光伏行业整合。
寡头6、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截至2017年底,天合光能组件累积发货量超过32吉瓦,全球排名第一,位列“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13名。天合光能在全球布局下游生态链,为客户提供开发、融资、设计、施工、运维等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公司全球项目累计并网近2吉瓦。 目前,天合光能正在向光伏智慧能源及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面对531新政带来的挑战,天合光能始终密切关注和把握行业发展形势,保持忧患意识和前瞻思维,有随时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这是天合光能长期稳健成长的基因。
事实上,在2014年企业成为全球组件销售量第一的公司后,天合光能就开始谋求和布局转型升级,目标成为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先公司,并在今年年初与阿里、华为、西门子、IBM等企业建立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致力于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
目前,天合光能的业务不仅包括光伏组件的制造销售,还发展了电站开发、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储能、配售电、能源互联网等业务,实现了业务相关性多元化,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并购西班牙跟踪支架制造商,推出天合优配产品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高30-40%的发电量,为相关利益方创造价值,也为公司营销及盈利带来新的增长点。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是一家全球布局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国际化的产能布局,产品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帮助天合光能有效抵御在某一个市场发生的阶段性行业波动。
新政出台后,天合光能将充分发挥领先品牌竞争优势,抓住机会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来弥补国内短期内出现的需求下降。“天合光能一直以掌控风险和稳健发展著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行业需求增速严重下滑,组件价格快速下跌,但是我们凭借客户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信任逆势发展,在2009年取得一倍的增长;在2012年行业陷入严冬的背景下,我们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率先走出低谷,现在天合人更加具备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
天合将把挑战视为机遇,继续巩固和提升企业在创新、品牌和全球化方面的优势,“天合光能一如既往地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平价上网,同时,我们期望行业同仁一起努力,用创新创造未来。 ”
寡头7、晶澳太阳能
晶澳成立于2005年5月,2007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2.4亿美元,融资额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
自2010年以来,晶澳一直是全球顶级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商。目前在国内外拥有十一个生产基地,硅片产能达3.0GW、电池产能达6.5GW、组件产能达7.0GW。晶澳也是最快摆脱2011-2012年光伏危机的企业之一。
财报显示:2013年以来,晶澳营业收入一直保持正增长,尤其是2014年以来,在营收突破百亿级大关后,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颇为难得。2017年晶澳在全球十大组件出货排名中位居第四名。
这家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可谓众所周知,而创始人靳保芳本人也可谓功成名就,荣誉等身。他是晶龙集团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他在这家企业可谓说一不二;他也曾是独当一面的集体企业的经理,是电力局的局长,他是“河北好人”,邢台首富,他是全国劳模,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这为低调的企业掌舵人看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穿越了无数的产业陷阱后,他领导下的晶龙集团及晶澳太阳能都必须要做一次大变革。2017年,也就在靳保芳66岁的年头,他说:“与其炫耀头上光环,不若拔除心上杂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靳保芳却声称,要带领3万员工,艰苦奋斗,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过去的一年里,对于晶龙集团和晶澳太阳能而言,表面波澜不惊,实则企业内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职级上的序列整顿和调整在2017年初就开始了。
终究,有的人上,有的人下,也有一些晶澳的中高管理层离开了晶龙或晶澳。
晶奥太阳能的发展不可谓不成功,但靳保芳嗅到了新的风险和压力。在这为掌门人看来,就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挑战和竞争越来越强,“今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
“十多年来,第一期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无锡尚德、LDK、保定英利和晶澳,发展到现在,英利是僵尸企业,另外两家已经破产重组。在最火的时候,大小光伏企业不少于万家,但大部分企业都死在竞争中。现在一线企业只有三四家,二线企业七八家,小企业也超不过500家左右。”
靳保芳分析,中国的光伏正在向大企业集中,经过激烈的竞争,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最终光伏大企业将超不过七、八家。从行业经济看,光伏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行业之一,因为行业好,全世界都在抢,应该说外国人在这方面抢不过中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自家人拼,“最终大鱼吃小鱼,强者胜。”
寡头8、隆基股份
十年时间里,隆基股份从未像现在这么引人注目!行业的聚焦并非空穴来风,十年里的数据变化已可以说明一切;而它在产业中的影响力早已让人无以忽视。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公司于201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码:601012),截止目前年末,隆基股份在职员工达到17702人。
这家企业在过去两年得以加速发展,当初的“小个子”隆基在李振国的掌舵下,“一辈子差不多就干了一件事”,逐渐成长为年收入冲击200亿级的光伏巨人。隆基股份已经创造了诸多第一,更引人注意的是其最近三年里的“加速度”成长。
2017年,隆基股份总市值曾一度徘徊在700亿元左右,其大力的扩产布局和计划都被受行业关注。2018年1月19日,也就是前天晚上,隆基股份公布了一份《单晶硅片业务2018-2020年发展规划》,其战略定位是“持续强化全球单晶硅片龙头地位”。其规划产能目标是: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 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 2019年底达到36GW, 2020年底达到45GW。
寡头9、阳光电源
今年是阳光电源成立的第21年。
这家全球逆变器巨擘从“零”起步,见证两次金融危机,穿越多种能源品类的博弈与油价的跌宕,经历逆变器行业最惨烈的竞争,也跨越过光伏行业数次最黑暗的艰难时刻。
曹仁贤曾经向熟悉的媒体表示:“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修炼和提升自己。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压力。我相信,深刻理解行业,耐得住误解,熬得住寂寞,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是以产品创新来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进和过度传播。”
过去多年里,阳光电源一直稳坐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头把交椅,发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17年底,阳光电源逆变设备在全球累计装机超60GW。2017财年,阳光电源实现营收人民币88.8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10.2亿元,同比增长85%。2018年一季度,阳光电源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36.76%。
黑鹰光伏曾分析这得益于其高度的专注、不断的坚持、精益求精与永远的创新。而其对未来的信心,很多大程度来源于深入参与产业发展的经历和对产业及“专业化”的深刻理解。颇为难得的是,以十年为周期,阳光电源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持续多年都实现盈利的企业。
来路也是去路!阳光电源几乎经历了中国光伏行业的所有波折,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波折,还是2012年的光伏严冬,阳光电源都凭借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客户的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率先走出低谷,技术上的领先,财务的稳健,国际化的提早拓展,加之相关多元业务的布局,现在阳光电源更加具备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
曹仁贤表示:不管产品怎么变,阳光电源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不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着清洁电力转换技术需求,适当地延伸周边的市场协同产品,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这是坚定的、雷打不动的。
从业务结构上看,过去的2017年,阳光电源电站系统集成并网量1.3GW,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至46.6亿元;风能、储能、电机控制器、发电、浮体等其它业务更是猛增139%。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阳光电源已为围绕核心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打下来积极的基础。此外,加快国家化拓展也是阳光电源应对新挑战的一大战略。
寡头10、东方日升
最近两年,东方日升布局迅速、发展很快,成长很猛。这背后都离不开创始人林海峰的运筹布局。这位企业家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在行业中显得颇有些神秘。
“对于追梦者来说,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这是东方日升董事长林海峰在2018新年贺词中说的第一句话。林海峰1975年生,2002年在宁波创建东方日升,彼时他才27岁。见过林海峰的人评价其“身体强健,手臂粗壮有力,像一个敢打敢拼的武将。”在诸多光伏企业家中,林海峰也算是颇有个性的一位。
在这位青年“武将”的带领下,东方日升于2010年8月登陆深交所,上市募资18.38亿元,其中超募13亿元。其实登陆资本市场只是林海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自2011年至今,东方日升在原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池片、太阳能灯具三家马车的基础上,又开辟了太阳能电站、EVA这两条新战线。 一系列 投资布局加速了东方日升的上升势头。2017年,东方日升净利6.5亿元 营业收入首破百亿元。
在过去的一年中,东方日升又干了两件大事,剑指200亿营收大关。其一是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31.54亿元,主要投向下游光伏电站,规模合计达437.7MW。第二件则是在12月5日,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政府签署了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框架协议,预计投资80亿元在金坛区直溪现代产业园建设“5GW高效光伏电池和5GW高效光伏组件的光伏产品”制造基地。这两大项目若全部顺利实施,其营业收入将轻松突破200亿大关。
当年因“还想做出一番事业”在家里人强烈反对下扔坚持上市的林海峰,如今算来也不过44岁,他对做大做强似乎还有着当初近乎偏执的饥渴。
林海峰在2018年新年致辞还说,“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即将迎来的是更大的市场商机与探索空间,这也需要全产业链相关同行的凝心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向前奋斗,才能谱写出能源转型的新篇章,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创享未来绿色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