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内蒙古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20年基本实现无弃光

   2018-05-31 内蒙发改委
105
核心提示: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征求《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征求意见稿)》消纳目标,内蒙古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征求《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征求意见稿)》消纳目标,内蒙古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目标是:2018年,内蒙古地区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达到国家规定的保障性利用小时数;2019年,内蒙古地区弃风率控制在12%以内,弃光率控制在4%以内;2020年内蒙古地区弃风率控制在10%以内,基本无弃光现象发生。

一、内蒙古清洁能源装机及电网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清洁能源装机3636万千瓦,其中风电2658万千瓦(蒙西1692万千瓦,蒙东96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36万千瓦(蒙西576万千瓦,蒙东160万千瓦);水电242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1%。内蒙古自治区电网分为蒙西电网和蒙东电网,蒙西电网供电范围为自治区西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通过4回500千伏交流通道与华北电网联系。蒙东电网目前仅与东北电网联网运行,供电范围包括呼伦贝尔电网、兴安盟电网、通辽电网、赤峰电网,盟市电网之间尚未形成统一的电网。

2017年,内蒙古地区弃风弃光电量共100亿千瓦时左右,蒙西地区弃风电量71亿千瓦时,弃风率17%,弃光4亿千瓦时,弃光率11%;蒙东地区弃风电量24亿千瓦时,弃风率11%,弃光0.9亿千瓦时,弃光率4%。

二、内蒙古地区清洁能源消纳受阻的主要原因

一是热电比重较高、冬季供暖期消纳矛盾突出。内蒙古地区火电机组占总装机的70%,承担主要的调峰任务,其供热机组容量比例超过60%,进入冬季供热期后,供热机组大多无法参与调峰,电网调峰能力大幅下降。

二是自备电厂占比高,挤占了清洁能源消纳空间,蒙西电网内自备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900万千瓦,自备电厂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约三分之一,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6000小时以上。

三是电网输送存在一定瓶颈,风光资源主要集中在电网末端,接入地区网架结构薄弱,本地消纳能力不足,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包头、巴彦淖尔、呼伦贝尔等部分地区新能源送出受限。

四是政策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内蒙古地区开展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以及电力直接交易的试点,但电力市场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电源侧和负荷侧的电价机制不够灵活,地方政府对电力市场运行干预过多,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

三、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措施

1.加快解决清洁能源进出局部网架受限的问题。尽快投产蒙西电网百灵开关站、白同开关站升压等工程,开展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清洁能源专线供电试点,解决局部新能源送出卡脖子问题,提高电网主网架新能源消纳互济能力,到2019年底前全面解决存量新能源的送出受限问题。

2.大力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到2020年内蒙古地区改造燃煤热电机组约4400万千瓦,其中蒙西地区改造规模2990万千瓦,其中热电机组1460万千瓦,纯凝机组1530万千瓦,蒙东地区改造规模1440万千瓦,其中热电机组760万千瓦,纯凝机组680万千瓦。

3.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工程。到2020年底,全区新增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总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其中蒙西500万平方米,蒙东300万平方米.同步加强与电网调度运行和热力管网建设的衔接。

4.促进自备电厂参与调峰。通过加强监管、开展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交易、降低自备电厂替代电量输配电价等措施,促进自备电厂调峰消纳新能源,到2020年前实现自备电厂平均增加10%的调峰率。

5.完善内蒙古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进一步放开各类电源的计划电量和交易规模限制,在电力现货市场建立前完善电力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激发火电、抽水蓄能、灵活负荷等各类调峰资霹的积权性。2020年前启动蒙西地区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

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

2018年5月23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